11月养生重点来了0养藏”阳气,保持元气,这个初冬更健康!

标签:
艾条健康养生中医元气 |
分类: 艾灸祛常病 |
进入十一月,天地万物的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
十一月,正是秋去冬来,处于一个过渡时间,此时,打好养生基础,对于健康来说,尤为重要。
立 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小 雪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
小雪开始,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域的温度持续降低。此时,阳气依旧呈下降趋势,阴气占主导地位,阴盛阳衰的局面,人体很容易为病气所犯,此时更要加大力度补养肾气,调节情志,以防病气!
1. 脚不外露
寒气从脚部开始,冬天容易四肢冰凉的人,秋冬时节需要及时给足部保暖,不要再穿凉鞋妥协。
睡觉前可以热水泡泡脚,揉揉足底的涌泉穴");">,促进血液的流通跟回暖,能提高睡眠质量。
2. 不露肚脐
肚脐是身上最薄弱的地方,如果腹部受寒,你容易肚子疼,拉稀,肠胃也会不适。
尤其胃虚弱的人,保护肚脐很重要。这个季节不要穿露肚脐的衣服了,晚上睡觉也要盖上被子护住小腹。
1. 坚持多动一动
进入秋冬季节后,很容易感冒。别久坐,你需要多动一动,让身体出出汗,提高身体免疫 力。
很多人在秋冬会胖三五斤,是因为缺乏运动,饮食又过量,运动能减少肥胖的几率,提高体能,达到御寒的目的,让身体维持一个年轻的好状态。
2. 坚持早睡不熬夜
进入秋冬季节后,入夜会更冷,寒气容易入侵身体。早睡可以凝聚阳气,促进机能的正常运作。
熬夜会伤害五脏六腑,让气色变差,出现黑眼圈。躺在床上就别玩手机了,会伤害眼睛,比平时提早一些入睡,坚持一段时间,人会阳光很多。
3. 坚持控制三餐热量
很多人到了冬天喜欢扎堆吃火锅,烤肉,但是没有把握好热量容易吃得过多过油腻,导致一个冬天胖了好几斤。
冬天不想发福,请记住一个原则,三分肉七分菜,米饭主食不能过量,饭前一杯水,就能减少暴食的几率,达到控制体型的目的。
1. 起居方面
《黄帝内经》");">讲,“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方可护住阳气。因为更深露重,起的太早潮气还没有散开,对人体没有益处,所以,进入十一月,要早卧晚起。睡好子午觉,有助于保护阳气。
2. 穿衣方面
秋冬过渡要注意“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做好保暖,驱寒暖身,尤为重要,除了要适当的增加衣物以外,还可以用热水泡泡脚,睡前用温度38-40左右热水,泡15-30分钟。身体微微出汗为宜,用热水泡泡脚。可防寒驱寒,并且有助于肾脏健康。
3. 身体方面
寒与肾相应,最易损耗肾的阳气,肾的阳气一伤,人就容易生病,所以,进入十一月,天气渐渐寒冷,此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肾脏。
中医认为头是“诸位之首”,经常梳理头发,能疏通经络。活 血化淤,有助于体内生阳,用手指梳头,或者硬木梳子,梳头最少500下。
4. 艾灸方面
冬季养生,艾灸尤其适合体质虚寒");">人群!中医学认为,艾灸可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达到预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艾灸可以调整人体的阳气,属于温补,在秋冬季节使用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在中医外治法中,艾灸补阳在冬季也是尤为重要的。“艾草属阳,燃烧后作用力更强,所以艾灸是补阳的最
冬季补阳,可以艾灸这四穴:肾俞、命门、关元");">、足三里。
进入十一月,天气逐渐转冷,很多抵抗力低的人容易感冒咳嗽。而顺应季节,科学养生,谨记以上这些养生知识,这样才可以改善自己体质,驱散寒气,使身体更加健康,平稳度过冬天。
温馨提示:因人体差异大,以上灸疗处方,仅供参考,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