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腹部淤堵是百病之源!三伏天灸透肚子,百病自然远离!

(2024-07-25 14:55:23)
标签:

艾条

健康

养生

中医

腹部

分类: 艾灸祛常病


很多灸友问三伏灸应该怎么灸?不知道如何下手。

腹部淤堵是百病之源!三伏天灸透肚子,百病自然远离!

这里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中医论治从脏腑开始,若是想要调理慢性病,那就先把腹部灸透,它是一 切慢性病的起点!


当然,痛点、腰腿也需兼顾,其中,关节问题多灸痛点、体寒多病的要多灸背部、阴虚");">上火要多灸腿部。


腹部,一 切疾病的原点!


脏腑失调是慢性病发生的一大根本原因,而几乎所 有脏腑都集中在腹部。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病变,也大多集中在腹部。

腹部淤堵是百病之源!三伏天灸透肚子,百病自然远离!

所以腹部对应了许多问题,比如脾胃虚弱");">、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前列腺增生、肥大、妇科疾患以及内分泌紊乱等症。


找到腹部,濡养脏腑,则气血经络皆动,动则生变,变异为常,异则病,常则健,健则脏调腑通,诸病全消,疾病自无。


这些问题,大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原因:

内科:胃脘疼、胃下垂、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便 秘、溏泄、腹 痛、腹胀、失 眠、手足寒凉等。


妇科: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子宫息肉、不孕、盆腔积液、慢性盆腔炎、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症等。


儿科:腹泻、便 秘、食积、奶积、遗尿、惊风等。


伤科:颈椎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等。

·

腹诊:帮你探寻病灶所在!


腹部的确可以反映许多问题,有人一揉腹,就会打嗝放屁,那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效果很好。

腹部淤堵是百病之源!三伏天灸透肚子,百病自然远离!


有人推腹,会发现腹中咕咕水声,可能是推动了腹中沉积多日的浊水,这种湿浊如果不及早排出可能遗患无穷,类似的表现还有很多,大家不妨来给自己做做腹诊。


 1、腹部冷热 

按之发热属积、湿、痰、食积化热,冷者属寒。自感胃中灼热者为寒热夹杂,小腹灼热属肾虚湿热,胁下灼热属阴虚血瘀。


 2、腹部疼痛 

腹部喜按者属虚,拒按者属实,按之痛移者属气,喜温热者属寒,痛而胀者属气滞,痛而不胀者属瘀血、虚寒,痛而柔软者属虚,痛而腹肌紧张者属实,痛而起包块者属寒凝气结,痛而冷者属寒,痛而热者属热或瘀血。

腹部淤堵是百病之源!三伏天灸透肚子,百病自然远离!


 3、腹部包块 

坚硬不移者属瘀血,柔软不移者属痰湿,时隐时现者属寒凝气滞");">


 4、腹部胀满 

胃脘满闷而外形不大者为痞,属寒热夹杂。外形胀大属气滞,有压痛者属实,按之如坚盘一块者属寒痰。全腹胀满属脾胃气滞。

小腹自感胀满而外形不胀大者属瘀血。小腹胀大属下焦寒凝气滞。小腹一侧拘急微胀属肝气郁结。小腹满而小便不利属膀胱气滞。

胁下、脐一侧胀满均属肝气郁结。腹满不减,减不足者属实;腹满时减时剧属寒湿或虚寒。

下午至前半夜胀满属脾肾虚寒,昼夜均胀满属实热。生气后胀满加重属肝气郁结。刮风天腹胀满属风邪入里,阴天前腹胀晴天后好转属湿。

腹部淤堵是百病之源!三伏天灸透肚子,百病自然远离!


 5、腹水 

按之柔软者属气多水少,按之较硬为气少水多。腹有青筋属瘀血、腹大而肌紧张、脐突、下大上小属肾。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痛属肝。身重少气不得卧,烦躁,属心。腹大,四肢沉重,属脾。腹胀大,按之紧者,难治。


 6、腹肌紧张度 

按之软而薄者属虚,紧硬而厚者属痰湿,一片较硬属寒、瘀。小腹按之紧张属瘀血,上腹紧张多属气滞。


 7、腹部悸动 

胃脘悸动属心或心脾虚,脐下悸动属水气奔豚");">


三伏灸透肚子,有望根 除冬病!


肚子相当于是一个国 家的首都,拿下它的意义重大!

三伏灸肚子,可以温暖人体中央、五脏六腑,对诸多冬病,如宫寒痛经、胃疼腹泻等,腹部可以起到最直接的灸疗作用。

腹部淤堵是百病之源!三伏天灸透肚子,百病自然远离!

中央在中医里常常就是指我们的腰腹部,腹部属阴,阴属寒,人体六条阴经聚会在腹部,是人体阴寒容易聚集的地方,所以有“中央一凉,上下失守”的说法。


因此中央需要的是温和暖,若是中央凉了,各种痰湿瘀毒等垃圾容易瘀堵在腹部,造成上下不通,上热下寒。


这样既伤了先天,又伤了后天,还会导致上下的阴阳紊乱,各种寒凉疾病慢性病也就随之而来。


在阳气最旺的三伏天,大家可以多灸腹部,温暖中央,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坚持灸一段时间,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可健身延年!

腹部淤堵是百病之源!三伏天灸透肚子,百病自然远离!

我们常提到关元穴,就是腹部一个很好的暖中央的穴位,此外还有气海、上中下脘、神阙、水分、天枢等;若是调妇科的话,中极穴");">、子宫、归来很重要。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腹部灸量足了,灸通灸透,可以让五脏各司其职,回归本位,诸多慢性病会能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断根。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同时别忘了要兼顾灸腿,平衡火气。


另外,要想彻底打通腹部,艾灸的同时还可以选择搭配揉腹。

腹部淤堵是百病之源!三伏天灸透肚子,百病自然远离!

一般在夜间入睡前和早晨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


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36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36次。


按揉时用力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也会收到理想的调理效果。



最后再提醒:还不知道如何三伏灸的灸友,可以先把腹部灸透+灸腿降火,同时选择性兼顾灸腰、背、痛点。


温馨提示:因人体差异大,以上灸法处方,仅供参考,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