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易上火,常灸三个“祛火穴”除燥去肝火!不劳医生开药方

标签:
艾灸健康养生中医祛火 |
分类: 艾灸祛常病 |
秋冬干燥,人们容易上火,嘴还易起皮或起泡。那么要如何去火呢?
人们除了吃些去火的食物外,还可通过穴位按摩或艾灸达到去火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体有三大“去火穴”,常按摩或艾灸这三大“去火穴”,可除燥去肝火。
去火穴一、太冲穴
太冲穴属于足厥阴肝经,按摩或艾灸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刺激这个穴位。
在按摩太冲穴前,可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按摩完后接着进行艾灸效果更好。
去火穴二、内庭穴
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揉或艾灸内庭穴,它的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有泉水已成小流的意思。《灵枢•本输》中说:“内庭,次趾外间也,为荥。”荥穴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说是热证、上火的克星。
《难经 六十八难》中指出:“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症。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 分钟,共2 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此外,若能同劳宫穴一起按摩或艾灸,效果则更佳。之所以它能去热除口臭,是因为它是心包经上的荥穴,所以清热泻火也是它的一大功能。在临床上也常用它来调理由于身热或者内热引起的口疮、口臭,效果突出。
去火穴三、合谷穴
合谷穴很好找,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就是。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
如果你有牙疼、耳鸣、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揉或艾灸合谷穴来消消火。
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艾灸一个穴位15-20分钟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