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却哈欠连天?5个方法帮你赶走”秋乏“,补足元气!

标签:
艾条健康养生中医元气 |
分类: 艾灸祛常病 |
民谚有“春困秋乏夏打盹”的说法,入秋后,燥邪最易伤津耗气,人容易出现疲倦、乏力等不适,这就是”秋乏“的症状,如不及时调养,容易导致免 疫力低下从而引发各种季节性高发疾病。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秋乏的现象呢?怎样可以缓解秋乏呢?
人体为何会出现“秋乏”症状?
中医认为,秋季是人体阳气收敛之时,肺气易虚,因此人体在秋天容易出现“秋乏”。
因为肺主气机,秋天气候干燥,容易伤害肺气;而肺气不足会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疲乏、无力等症状。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秋季养肺尤为重要。
西医学认为,秋乏可能与气温的变化、日照减少、季节交替等因素有关。
暑去凉来,受气温等因素的影响,人的机体进入到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影响生物钟和激 素分泌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人体出现疲劳、精神不振等“无力感”症状。
“秋乏”有哪些症状?
早上不想起床;
起床后打不起精神;
工作时总感觉身体疲惫乏力,不愿多做工作,懒得说话;
午饭过后严重犯困;
开心不起来,思考能力下降;
工作、学习效率低......
何以解“秋乏”?
调饮食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保养脾胃:
一是应饮食清淡,不宜生冷、燥热、味重、厚腻之品,以免损伤脾胃;
二是要饮食节制,不宜吃的过饱,以便让身体轻安,饮食养生应遵循“早饭宜好,中饭宜饱,晚饭宜少”。
调起居
生活起居上应遵循“天人相应”,顺应自然规律。
秋季自然界阳气渐退收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应早睡早起,早睡可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有利身体得到舒缓。
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午睡,也利于缓解秋乏,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化解秋乏。
调情志
情绪的不稳定,也会令人身心憔悴,少思虑,减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可预防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的脾胃病,对有脾胃病的患者的康复会起到有益的作用。
适当运动
适度的锻炼可以提高体力和精神状态。
我们可以利用秋季宜人的天气,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提高精神状态。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循环系统功能,增加能量。
常艾灸
秋天多艾灸不但有助于调理脾胃,也有利于培补元气。
1、艾灸肺经常见穴位:中医认为,肺主气机,通过艾灸肺经常见穴位,如:中府、云门、尺泽、列缺、鱼际等,可以温补肺气,从而缓解秋乏症状。
2、艾灸气海:气海穴有补中益 气、温肾壮 阳的作用。通过气海艾灸,可以缓解秋乏的症状,增强体力。
3、艾灸足三里:足三里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有补气养血、扶正培元、升降气机、健脾和胃的作用。中医有云“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所以日常可以多灸,有助于提高体质和免 疫力。
每次可选择2-3个肺经穴位,再加上气海和足三里来艾灸,每个穴位灸15分钟左右。
虽然秋乏让人感到困扰,但我们可以采用合适的养生方法来驱除秋乏,保持身体活力和精神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