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了腹泻厉害,别忘记还有中药和艾灸止泻效果好

标签:
艾条健康养生中医腹泻 |
分类: 艾灸祛常病 |
近日一张“XBB1.5毒株在美国登顶,此毒株主攻心脑血管和胃肠,建议准备蒙脱石散”的截图迅速流传,随后导致“蒙脱石散”登上热搜,药店随即脱销,引起不小恐慌。(据后面证实消息来源存疑)其实腹泻作为一种极为常见的症状,千百年来,中医早已积累了大量经典验方,广大市民没有必要恐慌。
提醒大家还是那句话:不要乱吃药!即使阳了腹泻也是好事,也是一种外排的表现,难道病毒不排出来,还让它留在体内吗?如果是阳了腹泻,拉两天应该自然会好,也不用大惊小怪,这是身体自我调节反应。
中成药方面
腹泻首先要分辨不同症状,如果腹泻、腹痛,肛门灼热,小便黄,苔黄腻。当属肠道湿热,可选用葛根芩连片、肠炎宁、黄连素、香连丸等。
如果腹泻如水,腹痛肠鸣, 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恶心,呕吐清水,苔白,当属寒湿阻滞型,可选用藿香正气丸(水、胶囊等)、六合定中丸、午时茶等。
腹泻之后,人难免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此时脾胃虚弱,可选用补脾益肠丸、补中益气丸、香砂六君丸、参苓白术丸(散)等。
不同人群也要区别对待,如果老年人腹泻,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的情况,这是脾肾阳虚,可选用四神丸、附子理中丸、固本益肠片等。
以上这些中成药,最好能在中医的指导下选择调理。
中草药方面
五倍子、石榴皮、马齿苋、金樱子、肉豆蔻、五味子、芡实等有一定止泻作用,可随症加减。
食疗方
1、焦米粥益脾胃止泄泻
方法很简单,取大米适量,开火,将大米不停翻炒,炒至焦黄色,就是大米开花样即可。加水煮作粥食用,也可干食或泡水喝。
功效:用治脾虚泄泻,水泻或稀便日达数次且不思饮食。
2、烤馒头治胃酸腹泻
将馒头置于烤架上,放在炉上慢烤,烤至焦黄色,只吃馒头的焦外皮。早晚各吃1次。
功效:用治胃酸多、消化不良的腹泻。
3、干姜炒面粉敷肚脐,寒泻虚泻都能治
材料面粉50克,干姜粉10克。
1.将面粉放在炒锅里炒焦,再将干姜粉混到一起妙一下。
2.将炒好的粉,用一块棉布包上,敷在孩子肚脐上,敷2小时,就能止泻。
功效:补虚温阳祛寒,能调理受凉或者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
4、石榴皮红糖水止寒泻
材料石榴皮2~3克,红糖2克。
1.将石榴皮、红糖放入锅中炒一下,加大约100毫升的水。
2.用小火煮开后3分钟,稍凉后就可以喝了。
功效:温脾暖胃,止寒泻。
1、简单腹泻:一个穴位搞定
2、如果腹泻厉害灸治穴位:
神阙(肚脐),天枢,足三里。
灸法大义:
二、平时各种腹泻,辨证施治,艾灸都有好的效果
腹泻也要辩证施治,找准病因才能灸到病除。
寒性泄泻的人,主要症状是很怕着凉,只要受点寒凉就泄泻。这种虚寒性泄泻的病人,最适合用神阙和关元这两个穴位来温阳,若时间充足也可以加灸足三里。神阙穴(肚脐)为任脉上的阳穴,就是肚脐眼正中的位置,有很好的温阳作用,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关元穴在脐下三寸,也就是四横指的位置,关元也是一个温阳大穴。
2、脾虚泄泻
治疗脾虚泄泻,应温中止泻,健脾益肠。艾灸时要选的穴位是阴陵泉和下巨虚。
阴陵泉在胫骨内侧髁的下面凹陷处;
3、五更腹泻
五更腹泻是因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蒸化致病。黎明之前,阴气盛,阳气未复,脾肾阳虚者,肾关不固,隐痛而作,肠鸣即泻。有五更腹泻的人,往往觉得睡眠不足,白天没精神,有的甚至会出现烦躁、记忆力下降、精神衰弱等。
治疗肾阳虚导致的泄泻,就要温肾止泻,要选的穴位是命门穴和关元穴。命门穴在腰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是温肾阳的一个穴位,在临床上主治小腹冷痛、腹泻疾病。
关元(见上)
关元和命门,在身体的一前一后,两穴搭配能够更好地补阳。
4、肝郁腹泻
治疗肝郁泄泻,就要疏肝止泻,建议取的穴位是肝俞穴和期门穴。肝俞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肝俞穴属于背俞穴,有疏肝理气的功效,常用来治疗胁痛、黄疸等肝胆疾病。
5、小儿腹泻
对于大一点的、配合度较好的孩子,如果是寒性腹泻腹痛,为了达到止泻的效果,也可以在神阙穴做隔盐灸或隔姜灸,每次灸3壮左右,施灸要注意谨防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