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2013-08-29 15:11:23)《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新林三中
一、教材分析
课文节选自《史记》,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的非凡的谋略和领导才干。文章善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用词极富表现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相当的文言积累,不必对文言词句讲解太细,但须将重点文言词句弄准确,记牢固,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整理积累文言词句知识。学生通过诵读对文章写法、人物形象等有自己的认识,能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这次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情况和起义发动的经过,认识陈涉的才略、胆识以及他在反秦斗争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在追忆中复现
播放司马迁与《史记》视频资料,引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谈这一次起义的领导者陈涉,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司马迁及《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力,自然导入本课】
(二)在合作中疏通
1、请学生结合有效的资源疏通文意。
2、小组研讨疑难问题。
3、文言知识竞答。
(三)在审读中发现
1、老师朗读第一段,请学生闭目静听,对第一段印象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谈谈理由。
2、默读第二段,思考:
A、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B、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起义之前所做的舆论准备?
3、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段,复述起义过程。
【设计意图:以读促进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掌握本文要点内容,突破本文重点】
(四)在评价中感悟
1、本文塑造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你认为本文在写人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2、陈涉并非王侯,司马迁为什么把他列入“世家”呢?
3、合作探讨:司马迁对陈涉的评价给你哪些启示?(在评价人物或者事件时)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环节学习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客观公正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着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是非观、历史观,是他们有创见,不盲从】
(五)在总结中提升
请学生总结本课
教师总结:面对强秦的严酷统治,陈涉首先发难,斩木为兵,揭竿而起,举起反秦的大旗,揭开历史新篇章。虽然历时短暂,但意义深远。它标志着劳苦大众的觉醒,是历史脉搏最强烈的跳动。让我们记住陈涉,作为起义的领袖,作为一个豪气逼人英雄,他将永远矗立在历史的战车上,向着公平、自由、民主朝圣。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赞美陈涉追求公平、自由、民主精神,并使这种精神伴随学生成长】
(六)在课外中延伸
1、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史记》
2、对你熟悉的人进行一段描写,突出这个人的形象。
【第一题意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开拓视野,丰富积累。第二题在学习本课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基础上,练习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七)板书设计
陈涉世家
起义的原因——直接原因 :遇雨,法斩
起义的准备——舆论准备:丹书鱼腹
起义的经过——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教学反思
2012年11份我在大兴安岭地区第四中学教学了《陈涉世家》一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第一次参加地区这样的赛事并且获得了一等奖,真是欣喜万分。但是欣喜过后更多的是思考。根据老师们听课的反馈,也结合自己在课后的思考,我对这节课做了如下的反思。
首先,这堂课整体来看还是有值得今后继续发扬的优点的,如语言较为精炼,学生参与程度较高,在对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进行检查时较为平均化,一定程度上能够总体把握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全面的把握学情;在通译文段这一目标的完成上说,学生基本上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对文段有了较为精准的理解。
但是,经过充分的反思之后,觉得这堂课也存在着突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存在。比如,在备课时,对学情估计过高,总以为学生能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文中重点的文言现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自己进行有效地归纳总结,为此我省去了对这一部分的强调,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在对文段进行写法分析及重点语句赏析的过程中,还应顺势引出人物形象的分析,进而对文中陈涉的思想性格做一个总括。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未能将时控问题安排好,导致有些问题在备课时备到了,但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却没能够处理完。
出现以上这些问题,是不能简单一句“因为我是新手”一带而过的。下一步我除了打算在备课上多下功夫以外,继续像身边的前辈们学习,多听课,吸取他们的教学经验,把每堂课都如公开课一般对待;其实对于文言文教学方面,教师一定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尤其是这一类故事性情节性较强、人物形象较为丰满的文章,老师只作为一个补充和引导的角色存在即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得靠学生自己,这需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感到学好古文是一件快乐又富有成就感的事;另外,在学生管理方面,仍然需要我下大量的功夫,我想在跟他们交流时,适当的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是最为简单也最为有效地方法;而有效地兼顾了各个层面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检验,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成功的体验中进取,也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