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省博物館藏太平天囯大錢、花錢

(2019-02-06 02:43:37)
标签:

太平天囯

錢幣

研究

分类: 太平天囯錢幣研究
湖南省博物館藏太平天囯大錢、花錢

湖南省博物館藏太平天囯大錢、花錢

鄧昭輝

 

湖南省博物館在清理館藏錢幣時,發現數千餘枚太平天囯錢幣,數量之多,品種之豐富,實不多見。其中清理出來的太平天囯大錢、花錢更屬泉中珍品。現將部分大錢、花錢介紹如下:

一、太平天囯大錢

  湖南省博物館収藏的太平天囯大錢按其形制大小而言,可分A、B兩種。

A型錢爲小型錢,共有五枚。A1正面面文“太平天囯”四字,背文直書“聖寶”兩字,黃銅質,直徑爲80毫米,厚4毫米,重146克。A2正面面文“太平天囯”四字,背文直書“聖寶”兩字,黃銅質,直徑爲80毫米,厚4.5毫米,重156克,內廓殘缺一邊。A3正面面文“太平天囯”四字,背文直書“聖寶”兩字,黃銅質,直徑爲80毫米,厚4.5毫米,重145克。A4正面面文“太平天囯”四字,背文直書“聖寶”兩字,黃銅質,直徑爲80毫米,厚4.5毫米,重150克。A5正面面文“太平天囯”四字,背文直書“聖寶”兩字,黃銅質,直徑爲80毫米,厚4毫米,重140克。以上A型太平天囯大錢在上海博物館藏有兩枚。一枚重200克,一枚重154克

(A型錢爲小型錢,共有五枚

A1黃銅質,直徑爲80毫米,厚4毫米,重146克。

A2黃銅質,直徑爲80毫米,厚4.5毫米,重156克

A3黃銅質,直徑爲80毫米,厚4.5毫米,重145克。

A4黃銅質,直徑爲80毫米,厚4.5毫米,重150克。

A5黃銅質,直徑爲80毫米,厚4毫米,重140克。

上海博物館藏有兩枚。一枚重200克,一枚重154克

  湖南省博物館發現的B型錢屬於大型錢,共有三枚。B1正面面文“太平天囯”四字,背文直書“聖寶”兩字,黃銅質,直徑爲101毫米,厚4.5毫米,重207克,背面“聖”字“口”旁有一道明顯的流銅。B2正面面文“太平天囯”四字,背文直書“聖寶”兩字,青銅質,直徑爲99毫米,厚4毫米,重172克,邊廓略殘,背面有三道明顯的流銅。B3正面面文“太平天囯”四字,背文直書“聖寶”兩字,黃銅質,直徑爲100毫米,厚4.5毫米,重198克,邊廓略有磨損而不顯規整。以上B型大錢在上海博物館藏有一枚,重250克。南京太平天囯博物館藏有一枚,黃銅質,直徑爲101毫米,厚14毫米,重810克,字爲仿宋體。又浙江省博物館藏有一枚,厚7毫米,重438克,錢文爲宋體,闊緣,風格與上述各錢殊異

湖南省博物館發現的A型、B型太平天囯大錢具有如下幾個顯著特徵:一是錢文楷體書寫,正面面文“太平天囯”四字,背面直書“聖寶”兩字;二是錢文“囯”字從“王”,“寶”字從“尔”;三是大多係黃銅鑄造,製作規整精良。

B型錢屬於大型錢,共有三枚

B1黃銅質,直徑爲101毫米,厚4.5毫米,重207克

B2青銅質,直徑爲99毫米,厚4毫米,重172克

B3黃銅質,直徑爲100毫米,厚4.5毫米,重198克

浙江省博物館藏有一枚,厚7毫米,重438克,錢文爲宋體。)

 

二、太平天囯花錢

  湖南省博物館収藏的太平天囯花錢按其形制大小而言,可以分爲C型、D型、E型三種。

  C型花錢,即是特大號花錢,存世僅半片。青銅質。直徑爲335毫米,厚8.5毫米,殘重2170克。正面面文殘存“太”“天”兩字,邊緣是二龍戲珠圖案,珠內有三道曲折線,線下有五個小圓點。背面面文僅存一“聖”字,旁有雙鳳圖案,邊緣是八寶紋飾(佛門八寶:法輪、寶蓋、金魚、寶傘、妙蓮、寶瓶、盤腸、法螺)。通體鎏金,氣派輝煌。文字渾厚方嚴,圖案精致生動

  D型花錢,屬於大號花錢,湖南省博物館共發現有三枚。D1正面面文爲“太平天囯”四字,邊緣框內是雙龍戲珠圖案,珠內有兩道曲線,線上有三個小圓點。背面直書“聖寶”兩字,旁有雙鳳圖案。外緣框內爲八寶紋飾。青銅質,直徑爲149毫米,厚8毫米,孔徑23毫米,重982克。錢的表面有明顯的火燒痕迹,字圖磨損而略顯模糊,背面尤甚。整個錢體因火燒而呈黑褐色。D2正面面文爲“太平天囯”四字。邊緣框內是雙龍戲珠圖案,珠內有兩道曲線,線上有三個小圓點。背面直書“聖寶”兩字,旁有雙鳳圖案。外緣框內爲八寶紋飾。青銅質,直徑爲150毫米,厚8.5毫米,孔徑24毫米。重1152克。五十年代徵集於湘鄉,擁有者爲一湘軍小頭目的後人。正面“平”字左下側有一大塊流銅,邊廓略殘,沾有黃泥土。D3正面面文爲“太平天囯”四字。邊緣框內是雙龍戲珠圖案,珠內有兩道曲線,線上有三個小圓點。背面直書“聖寶”兩字,旁有雙鳳圖案。外緣框內爲八寶紋飾。青銅質,直徑爲148毫米,厚8毫米,孔徑23.5毫米。重970克。字圖清晰,品相精美。D型花錢存世還有兩枚。一枚爲青銅質,厚8毫米,細字,圖紋小異;一枚爲黃銅質,厚8毫米,重860克。異平,圖紋小異

(C型花錢,即是特大號花錢,存世僅半片。青銅質。直徑爲335毫米,厚8.5毫米,殘重2170克。

D型花錢,屬於大號花錢

D1青銅質,直徑爲149毫米,厚8毫米,孔徑23毫米,重982克。

D2青銅質,直徑爲150毫米,厚8.5毫米,孔徑24毫米。重1152克。

D3青銅質,直徑爲148毫米,厚8毫米,孔徑23.5毫米。重970克。

E型花錢屬於中號花錢,湖南省博物館共發現有四枚。E1正面面文爲“太平天囯”四字。邊緣框內是雙龍戲珠圖案,珠內無線無點。背面直書“聖寶”兩字,旁有雙鳳圖案,外緣框內爲八寶紋飾。青銅質,直徑爲115毫米,厚8毫米,重665克。E2正面面文爲“太平天囯”四字。邊緣框內是雙龍戲珠圖案,珠內無線無點。背面直書“聖寶”兩字,旁有雙鳳圖案,外緣框內爲八寶紋飾。青銅質,直徑爲120毫米,厚8毫米,重610克。E3正面面文爲“太平天囯”四字。邊緣框內是雙龍戲珠圖案,珠內無線無點。背面直書“聖寶”兩字,旁有雙鳳圖案,外緣框內爲八寶紋飾。青銅質,直徑爲115毫米,厚8毫米。重634克。E4正面面文爲“太平天囯”四字。邊緣框內是雙龍戲珠圖案,珠內無線無點。背面直書“聖寶”兩字,旁有雙鳳圖案,外緣框內爲八寶紋飾。青銅質,直徑爲114毫米,厚7.5毫米,重572克,邊廓略殘。E型太平天囯花錢存世尚見四枚。其中上海博物館収藏有一枚,青銅質,厚9毫米。重655克

E型花錢屬於中號花錢

E1青銅質,直徑爲115毫米,厚8毫米,重665克。

E2青銅質,直徑爲120毫米,厚8毫米,重610克。

E3青銅質,直徑爲115毫米,厚8毫米。重634克。

E4青銅質,直徑爲114毫米,厚7.5毫米,重572克

上海博物館収藏有一枚,青銅質,厚9毫米。重655克

同時,太平天囯花錢中還有一種小號花錢。直徑在76毫米左右。正面錢文圖案與上述花錢基本一致。唯背面“聖寶”兩字係橫書而成,旁無雙鳳圖案,邊緣框內仍爲八寶紋飾。湖南省博物館収藏的C型、D型、E型三類太平天囯花錢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的共同特徵:一是錢幣文字、紋飾基本相同。二是錢文係宋體書寫,十分工整。“囯”字從“王”旁,“寶”字從“缶”旁。三是錢體除少數保存完好外,大部分有砍斫、火燒、磨損等累累傷痕。四是錢體規整,製作精良,全都係青銅鑄造。太平天囯花錢惟特大號是鎏金而成。

 

三、對太平天囯大錢和花錢的幾點認識

第一,太平天囯大錢是否屬於鎮庫錢?

  1957年錢無咎在《古錢攷略》中稱:“近在廣西發現太平天囯背聖寶大錢,直徑十公分,文字銅色,遠勝常品,是否作賞功或鎮庫之用,尚待攷證。”近現代著名的錢幣収藏大家如馬定祥等幹脆將此類大錢稱爲鎮庫錢,倂認爲其不參與市場流通

  通常而言,所謂鎮庫錢是指官爐錢局在開鑄流通錢幣之前,爲鎮錢庫之邪惡特意鑄造的特大型超重錢。鎮庫錢與普通錢幣有明顯的差別,體型大,超重且數量稀少,製作十分精美。

  筆者在反複觀摩湖南省博物館藏太平天囯大錢的基礎上,結合相關錢幣資料,認爲湖南省博物館發現的A型、B型大錢與鎮庫錢很難扯上聯係。

  首先,A型錢徑80毫米,B型錢徑100毫米,重200克左右,兩者厚均在4毫米左右。與南京太平天囯博物館収藏的太平天囯鎮庫錢(厚14毫米,重810克)文字、銅色、製作風格上有着天壤之別。

  其次,A型錢與B型錢在錢文、銅質、形制、製作等諸多方面有共同的特徵。兩者一大一小,應存在着某種換當關係。而鎮庫錢則尚未聞有大小兩種版別的。

其三,太平天囯錢幣數量鉅大,品種豐富。目前所發現的大錢與太平天囯錢之宋體、楷體套子錢中之最大者(徑約45毫米,厚3毫米,重40~50克之間)相比較而言,亦非超重異常。故大錢極有可能是太平天囯鑄造的流通大面額錢幣。

  其四,太平天囯大錢均是從衆多的普通錢幣中挑選出來的,倂且大都通體光滑,有明顯流通使用過的痕迹。

  其五,太平天囯大錢有一定的存世數量,倂非如一般鎮庫錢的存世數量那樣罕若星辰。

  其六,太平天囯大錢的發現地點有廣西、湖南、江蘇、浙江、上海等,分佈廣泛,這與當時太平天囯運動活躍區域相符。

  綜上所述,筆者有理由相信,太平天囯大錢稱爲鎮庫錢,或爲賞功之用,不參與流通的說法是不確當的。它們應當是流通於市倂且換當價值極高的正式流通貨幣。

 

第二,太平天囯是否在株洲、衡陽設立鑄錢局進行鑄錢,尤其是大錢、花錢是否眞在株州、衡陽鑄造?

  株洲縣原名淥口,查攷史實,太平軍僅於1854年5月1日(咸豐四年四月初五日)因戰敗而退出湘潭後有一支數百人的隊伍路過這裡,人數不多,未曾久駐,不存在有鑄錢的可能性。

  又衡陽原爲衡州府,太平軍於1852年(咸豐二年)從廣西北上湖南時未對此地發動進攻,而後在1853年至1854年舉行西徵時也沒有到達此地。同時衡陽還是湘軍組建和訓練的地方,曾囯藩實行了堅壁清野的政策。太平天囯不可能在此鑄造錢幣。

 

第三,太平天囯錢幣尤其是大錢和花錢在湖南的屢屢發現應與湘軍攻陷天京、鎮壓太平天囯運動的搶掠行爲是分不開的。

  據曾囯藩“賊酋分別處治粗籌善後事宜折”中稱:“歷年以來,中外紛傳洪逆之富,金銀如海,百貨充盈。……搜殺三日,不遑他顧,僞宮賊館,一炬成灰。……因曉諭軍中,凡剝取賊身襄金者概不置問。”王闓運《湘軍誌》載:“江寧磁貨,盡入軍中。”“爭求入軍,每破寇,所虜獲金幣珍貨不可勝計。”⑪譚嗣同亦記述了湘軍攻陷天京後的搶掠行爲:“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悉入於湘軍,而金陵遂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⑫湖南地區發現的衆多的太平天囯錢幣正是湘軍如此掠奪囘老家的。

  湖南發現衆多的太平天囯錢幣還與當時的商業流通是分不開的。從目前發現的情況來看,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不少太平天囯小錢混雜在清錢裡面,這表明在當時兩者是相互流通使用的。湖南安化人李汝昭《鏡山野史》中記載同治二年事雲:“將六月,我地貿易漢陽者,歸帶太平天囯錢號。想粵王坐江南,同治守幽燕,伊然一囯二主。通寶交用,目見心驚。”⑬由此可見,在當時太平天囯錢幣通過流通貿易已經流通到了湖南、湖北等地區。

五十年代初,株洲廢銅倉庫爲湖南省廢銅的中心交轉站,這也是爲什麽株洲大量發現太平天囯錢幣的根本原因。值得一提的是,衡陽一地尚無大量太平天囯錢幣的發現的報道,更不用說是大錢和花錢了。

 

注釋:

①②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藏錢幣·元明清》。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郭愛娟文《中囯文物報》1993年3月21日。

④⑥⑦⑨馬定祥主編:《太平天囯錢幣》(增訂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湖南省博物館:《介紹幾件從廢銅中檢選出來的重要文物》。《文物》1960年第3期。

錢無咎:《古錢攷略》第44頁。

《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二卷第68頁。上海東方書局出版。

⑪王闓運:《湘軍誌》籌餉篇第十六。

⑫譚嗣同:《上歐陽瓣蔃師書》,《譚嗣同全集》第3卷第326頁。

⑬李汝昭:《鏡山野史》,中囯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囯》(三)第14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