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卷十九傳(续4)
(2023-01-07 16:50:26)
标签:
《群書治要》選讀经典學習杂谈 |
【原文】疏廣(1)字仲翁。東海人也。為太子(2)太傅(3)兄子受為少傅(4)太子外祖父平恩侯許伯(5)為太子幼。白(6)使其弟中郎將(7)舜監護(8)太子家。上以問廣。廣對曰。太子國儲副君(9)。師友(10)必於天下英俊(11)。不宜獨親外家(12)。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屬以備。今復使舜護太子家。示陋(13)。非所以廣(14)太子德於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語丞相魏相(15)。相免冠謝(16)曰。此非臣等所能及。廣由是見(17)器重。
【注释】(1)疏廣: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45年,祖籍東海蘭陵,其曾祖迁于泰山郡巨平(今山东省泰安市磁窯镇)。疏广从小好学,精於《论语》《春秋》。本始元年初,汉宣帝徵其为博士郎、太中大夫。地节三年封为太子太傅。疏广任太傅五年,称病请求还乡。皇上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金五十斤。疏辞官回到家乡萝藤之后,将金遍赠乡里。疏与侄去世之后,乡人感其散金之惠,在二疏旧寨筑一座方圆三里的土城,取名为“二疏城”;在其散金处立一碑,名为“散金台”,在二疏城内又建二疏祠,祠中雕塑二疏像,世代祭祀不绝。(2)太子:指刘奭(公元前74年—公元前33年),汉宣帝之子。生于民间,八岁被立为太子。他出生几个月后,其父即位做了皇帝。公元前四十九年至公元前三十三年在位。(3)太傅:辅导太子的官名,西汉时称为太子太傅,三公之一。(4)少傅:古代官名。“三孤”之一。为君国辅弼之官。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孤”。后一般为大官加衔,以示恩宠而无实职。(5)许伯:宣帝时,太子刘奭的外公叫许伯,他的荣誉头衔是特进,爵位是平恩侯。先谦曰:胡注:“伯,即广汉,称伯者,盖尊之也。”(6)白:告语,禀报,陈述。(7)中郎将:官名,秦置中郎,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平帝时又置虎贲中郎将,统虎贲郎,位比二千石。后又置羽林中郎将,统羽林军,与虎贲将军同级,品秩比二千石,低于诸将军。(8)监护:监察保护。(9)国储副君:国储,太子。副君,太子。宋均元命苞注曰:“储君,副主。”(10)师友:老师和朋友。亦泛指可以请益的人。(11)英俊:才智出眾的人。(12)外家:指外戚,母親和妻子的娘家。(13)示陋:示天下人以淺陋,將淺陋的見識示于天下人。陋,浅陋,谓见闻狭隘,见识贫乏。颜师古曰:“言独亲外家,示天下以浅陋。”(14)广:扩大。(15)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时居丞相位。(16)谢:惭愧;不安。(17)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受到。
【译文】疏广,字仲翁,东海郡人。任太子太傅,他哥哥的儿子疏受为少傅。太子刘奭的外祖父平恩侯许伯认为太子年幼,报告宣帝让他的弟弟中郎将许舜监护太子家。皇上问疏广,疏广回答说:“太子是储君副主,他的师友必须是天下的贤良且才智出众的人,不应该只亲近外戚。并且太子自有太傅和少府监护,跟从的官员以齐备了,现在又让许舜监护太子家,这是把浅陋的见识,显示给天下人,不是以此向天下人大展太子德行的办法啊!”皇上称赞疏广的建言,幷把这些话转告给丞相魏相,魏相卸下帽子惭愧的说:“这种见识不是臣等所能比得上的。”疏广因这件事很被器重。
前一篇:《群書治要》卷十八傳(续3)
后一篇:《群書治要》卷十九傳(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