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精彩无限
精彩无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1
  • 关注人气: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亡羊补牢》教学实录

(2014-03-03 19:26:36)
标签:

教育

《亡羊补牢》教学实录

天星小学:汪铭

    一.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体会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问答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什么?

    生: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 齐读课题)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生:很有道理的故事。

    师:蕴涵着道理的故事。我们要怎样学好寓言?

    生:学习道理(板书:道理)

    师:除了学习道理,还要学习什么?一下子就学习道理吗?

    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

    师:今天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习好课文。

    师:今天学习《亡羊补牢》,请给“亡”组词。

    生:死亡(板书:死亡)

    生:亡羊补牢

    师:请给“牢”组词。

    生:监牢(板书:监牢)

    生:坐牢

    师:“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

    生:“亡”是死亡的意思

    生:“牢” 是牢房的意思

    生:“牢” 是羊圈的意思

    生:“亡”是失去的意思

    师:平时,我们学习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认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认为“牢” 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请你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找证据,初读课文

    师:找证据必须先读课文,慢慢地读,遇到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解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小组长带领读课文,听到谁读不准,一齐帮帮他。交换小组长检查读书。(小组长汇报读书情况)

    师:以后小组检查时,就要齐心协力,争取好成绩。

    2、出示三句话:(课件)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请小组分读三句话。

   (生读这三句话)

    师:哪个聪明的孩子发现肖老师为什么要选这三句话?

    生:因为三句都有“窟窿”

    生:因为生字就藏在这三句话里。

    (自由朗读这三句话,齐读。)

   研读,弄清“亡”和“牢”

    师:课文读熟了,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请默读课文,想想“亡”、“牢”是什么意思?一会小组交流。你得找出证据,看看从哪个句子找到的,把它划下来。提醒大家,证据可能不止一处。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师巡视小组学习,作适当的点拨。

    汇报:

    生:“亡”是丢失的意思:我是从“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找到证据的。

    师:刚才读的句子有几个字没有读好。

(指名帮助再读这句话。)

    师:要读准“圈”、“叼”等字。“亡”不是“死亡”吗?

    生:是羊被叼走,他丢失了羊。

    生:“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看什么呢?”齐读句子

    生:“第二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羊有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生:“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羊再也没有丢过。”

    生:一直都是说羊丢了,没有说羊死了,可能羊还没有死呢。

    生:(齐读)“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羊再也没有丢过。”

    师:小结:现在大家认为“亡”是什么意思?

    生:齐回答“丢失”。

    师:“牢”是什么意思?

    生:“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牢”是“羊圈”意思。

    师:“补牢”就是“修羊圈”。

    生: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街坊说修羊圈就是“补牢”。

    师;(解说)“牢”的构字意义: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

    师:按照刚才的方法,把丢羊的句子和补羊圈的句子找出来,自由练读。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在读这则寓言的时候,老师始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请你们帮忙解答一下: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师:请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生请默读课文,思考)

    生:我知道羊圈破了个窟窿。“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师: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生:我还知道街坊劝告,他不听。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师:街坊是怎么劝的?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师:他读的怎么样?

    生:还应该读出劝告的语气。

    生:应该读出街坊对养羊人的关心。

    师:街坊对养羊人这样关心,可养羊人呢?

    生: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指名读,评议。)

    师:可以看出养羊人的什么态度?

    生:可以看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师: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生:养羊人心里想:羊丢了,就算了,羊圈也不用管了。

    生:养羊人想一只羊也不算什么,丢了就丢了。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同桌分角色朗读。)

  (指名读,评议。)

    师: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生:他不听劝告有丢了一只羊。

    生:他不听劝告的结果是:第二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有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生:养羊人又丢了一只羊。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师: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讨论交流)

    师: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生: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师: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

    生:不能,因为他要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生:加上赶快说明他不想再丢羊了

    师: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生: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读出他的后悔之情。(指名读)

    师: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生:要是我接受街坊的劝告,就不会丢羊了。

    生:如果我接受街坊的劝告,就不会丢羊了。

    师: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生:因为修好了样圈就不会再丢羊了。

    生:因为已经丢了两只羊,不能再丢羊了,不然羊会丢光的。

    师: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

    生: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师:咱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养羊人的后悔心情。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明理

    师:我们说过,学习寓言除了读懂故事,还要读懂道理,刚才知道丢羊补羊圈,那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丢失了东西要找出原因。

    师:仅仅是丢失东西吗?

    生:如果……

    师:养羊人因为自己的一些疏忽而损失了羊。

    生:要乐于听别人的意见

    师:光听意见就行了吗?小组交流交流。

    生:丢失的东西不要等丢失了才懂得珍惜。

    师:怎样能使珍贵的东西不再丢失?

    生:做错事要及时补救,以后就不再错。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的作业本散了,但是为了不让作业本再继续散,我就用订书机把作业本订好了,作业本也就没有散了。

    生:这几天我感冒了,妈妈让我去看病,我以为是小病,就没有去医院看病,昨天就发起烧来,为了减少病痛,我早上去看医生,买了药,吃过后,现在好多了。

    师:幸亏去看病了,不然会引起大病的。

    师:是呀,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生:(齐读)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复述故事

    师:养羊人因为接受街坊的劝告,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天,他遇到街坊,突然想起街坊的劝告帮助,如果你是养羊人,会对街坊做什么?

    生:谢谢、道谢

    师:把你的同桌视作街坊,你向他道谢。

   (生相互视作街坊,道歉)

    师:咱们来一起合作表演:

   (师饰街坊,学生饰养羊人。)

    生:我会送一只羊给你。

    师:你为什么送羊给我?

    生:你帮助过我。

    师:我帮助过你吗?我热心助人,忘了做过什么,你帮我回忆回忆。

    (置换角色:师饰养羊人,学生饰街坊。)

    师:复述故事之后道谢。同位模仿老师那样练习道谢。

(再汇报生生之间道谢)

   作业

   (出示生字词)

    1、单独出示生字词能把它读准确吗?

自由读、齐读

    2、老师再教大家一种学习的方法,除了通过道谢基本把故事讲一遍,现在还可以把生字串起来讲故事。

    师示范串生字讲故事

    同桌互相串生字讲故事

    3、回家向家长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教学反思:

    一,目标明确,方法落实,训练到位

    学习寓言,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使寓言学习的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亡”、“牢”字意,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

    二,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学法,恰如其分

这节课环节简练清楚,老师根据这个寓言故事题眼“亡”、“牢”容易产生歧异,引导孩子读故事,探究字意,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这种探究学习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

    三,循环反复,螺旋深化,逐步提高

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学习生字、巩固生字与复述寓言故事相结合。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的,而这些环节并不是简单的重现生字,而是随“课”的深入而要求逐步提高。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谈收获;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2013-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