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这是吴昌硕的临终绝笔,凝聚80年功力,不愧是书法史最后一位宗师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这是吴昌硕的临终绝笔,凝聚80年功力,不愧是书法史最后一位宗师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两句诗用在书法史上也恰如其分。自秦代以来,每个朝代都出现能独当一面、自成一家的大宗师,秦有李斯、汉有蔡邕、魏晋南北朝有“二王”、隋有智永、唐有颜真卿、宋有米芾、元有赵孟頫、明有王铎,而到了清代,出现了一位诗书画印、楷行草篆隶无所不能的大师,他就是吴昌硕。
很多人认为,元代以来随着书法实用化的趋势以及古代笔法的简化和失传,书坛已经很难出现能开宗立派的人了,但明清两朝的晚期,都出现了继往开来的书家,王铎、董其昌和吴昌硕便是其中代表。而吴昌硕又被学界称为“书法史3000年的集大成者。”
吴之所以能收获这么高的评价,一是因为他取法广且精、碑帖双修,先秦至当时几乎无书不临;二是他将篆刻、国画技巧引入书法,别开生面,无所不能;三则是他带出了很多高徒,而他们又影响了当代书画史的走向。
吴昌硕,名俊卿,字昌硕,号老缶、苦铁、大聋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生于浙江孝丰县鄣吴村(今浙江湖州安吉县),他6岁时由父启蒙识字,14岁时学刻印,从此“与印不一日离”。他生活的地方艺术氛围浓厚,是“海派”“浙派”艺术风格融汇之处。
他与高邕之、潘芝畦相识,并得到他们的指点,书法技艺突飞猛进。吴昌硕从明清帖学练起,有一定基础后再学唐碑、魏碑、汉碑,之后苦练金文、石鼓文,得其用笔巧拙变化之精髓,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
吴昌硕弟子众多,知名者如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沙孟海等,而他最器重、最满意的弟子乃是王个簃,他甚至以“弟”称呼王。他临终前的“绝笔”书法,正是写给王个簃的。这是一幅对联,上书“食金石力,养草木心。老缶年八十四。”这件隶书四言联凝聚了吴昌硕80年的功力,古拙雄伟。
在对联裱裬边,吴昌硕写有行草题跋,是对王个簃的嘱付:“个簃大弟刻印极精,下笔毫无习气。家贫时书画收润度日。予恐其嗜好太多,而于金石未能独往,书此勉之。隶古本而不专长,信笔涂抹,知不足供大雅一哂也。丁卯初冬。吴昌硕年八十四”
吴昌硕逝世于1927年11月29日,而初冬为十一月,可知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刻,还在关心自己这位爱徒。此作笔画苍劲、方圆并用,迟涩、轻重变化丰富,有强烈篆籀气。体势纵长,打破隶书横式惯例,弱化“雁尾”,以点代捺。墨色枯润相济,富有层次感,以拙弄巧,古意盎然,风格雄浑大气,不愧为“大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