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当草书遇见修行:从王铎笔法中窥见自我观照的三重境界

(2025-06-28 20:06:38)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当草书遇见修行:从王铎笔法中窥见自我观照的三重境界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当草书遇见修行:从王铎笔法中窥见自我观照的三重境界

Hello !大家好!我是觉兮,一个因为嗓疾失音沉寂五年,从高处跌落低谷,却得以看到更大生命蓝图的艺术疗愈师。

我目前在学书法,用图文笔记的方式记录点滴成长。

———————————————————

当草书遇见修行:
从王铎笔法中窥见自我观照的三重境界

文/张云萍

一、借假修真:临帖背后的习惯修炼

起初临习王铎草书,并非奔着技法精进而去的。彼时正沉浸于小楷的工整世界,却因老师发起的公益百日临活动,意外开启了与草书的“野趣”相遇。

每日五点握笔,与其说是临帖,不如说是借笔墨记录晨间奔涌的灵感——那些随毛笔起落迸发的念头,比考究的笔法更让我着迷。

因此,我并没有期待通过这每天完全不同的一副作品的临写,能有什么实质的进步。

说白了,临帖是“假”,修心觉念才是“真”。

当笔尖在纸上“撒野”,看似随性的线条里,藏着对当下心念的全然观照。不纠结于笔法是否形似王铎,不执着于作品是否“进步”,只把草书当作情绪的出口、自我观察的镜子——就像孩童用画笔涂抹世界,不问技法,只寻本心。

二、借事修人:在批评中看见成长的契机

将临帖日常发在公众号,本是无心插柳。源于对记忆衰退的惶恐,我习惯在朋友圈记录生活,而偶然被朋友点拨的公众号图文形式,竟意外契合了我的表达欲。拍照、修图、写晨间笔记、完成书法晨课……这些原本碎片化的日常,在公开写作的平台上,渐渐织成了一张自我梳理的网。

当关注度悄然攀升,围观者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赞赏里藏着共鸣,建议中透着关切,甚至批评也带着直率。起初的自嗨被打破,某种兴奋与忐忑的情绪开始交织,就像初次驶入深海的船,既期待遇见新风景,又害怕遭遇风浪。

三、借人修己:在他人指点中照见修行

我别署“觉兮”,意为以觉察为修行之始。“觉”字当头,本着开放的态度,去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不同声音,随时随地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这原本就是每日必修的功课。

而将自己置于公众平台的广袤天地,隔着屏幕与世界相连,反而能听见最本真的声音。

没有客套的修饰,没有面对面的拘谨,观点的碰撞就显得直接而锋利,正是观照内心的绝佳试炼场。

借事修人,终需借“人”引路——他们或许是批评者,或许是同行者,却都在提醒我:真正的修行,不在闭门造车的“勤奋”,而在敢于暴露问题、接纳反馈的勇气。

修行之路从非坦途,当不同的观点如潮水般涌来,情绪的起伏便成了观照自我的明镜。

- 愤怒时,看见“我执”的影子:当被批评笔法“不正宗”,那份瞬间升腾的火气,原是对“自我认可”的执着;

- 困惑时,窥见认知的边界:面对专业建议的茫然,暴露出对草书技法的无知,却也打开了求知的缺口;

- 欣喜时,触到期待的温度:因共鸣而生的喜悦,是对“被理解”的渴望,也是接纳自我的温柔瞬间;

- 失落时,感知执着的重量:因误解而低落,恰似乌云遮月,却也让我看清:对“被认同”的渴求,原是修行路上必经的课题。

临帖至此,有些许了悟。

王铎以狂草泼墨写尽人生跌宕,他留下的从来不是固定的笔法,而是打破桎梏的勇气,更是忠于本心的自在。

当素笺上的线条不再是刻意的模仿,而是觉知的流淌,已经开始懂得:

临帖如修心,临的是王铎的字,见的是自己的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