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那些开悟的强者,都有这样一个顶级思维

(2025-06-28 19:46:43)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那些开悟的强者,都有这样一个顶级思维




大家好,我是山海。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那些开悟的强者,都有这样一个顶级思维:走出自我。

佛陀说:

人类之所以痛苦,其根源在于我们无法对现实做出正确判断,总是抱持着一种虚幻的认识。

若想消除我们的痛苦,就必须对“存在的事实”做出深刻的反思,就必须做到实事求是。

走出自我、认清客观现实,是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和幸福的必经之路。

01

困于自我是痛苦的根源

前几天有朋友找我,说现在的工作不是他想做的,但碍于经济形势和自身能力,又没有成功跳槽的把握。

我想帮他分析分析,看看他现状究竟如何,具体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改善。

但是每当我提出一个可能性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永远是反驳,觉得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

最后我猛然发现,他不是来找我寻求解决办法的,而是来寻求安慰的。

他一直在面对着墙角画圈圈,顾影自怜,我却想拉他一把,让他睁眼看看外面的世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对策略。

但他充耳不闻,只顾看着自己那一方天地,自怨自艾。

走不出自我的人,别人是拉不动的。就像那句话说的,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为什么他宁愿困住自我、一直内耗也不愿看看真实的世界?

因为内耗虽痛苦,但却省力。

很多人迈不出那一步,是因为觉得第一束照进来的阳光太过刺眼,所以放弃了整个世界的春暖花开。

我以前没有公开写作的时候,自己也经常写一些小文章。

每次写完,都感觉自己写的非常好,拿给朋友看的时候,有的朋友会夸赞,让我觉得很满足。

但也有看了之后反响平平,没有回应,甚至还有挑毛病的。

我当时觉得,他们都太不识货了,甚至在心里怪罪他们。

但其实读者有什么错呢?

如果我想让别人看我的文章,还想让别人看了以后有所收获,我怎么能怪他们不识货呢?

难道产品本身的问题,要去怪客户吗?

所以那时候的我,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一个走不出自我的人。

走不出自我的人总是无法面对差异,听不得和自己不同的声音,时而自卑时而自负,看待事物非黑即白。

究其原因,是他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又接受不了会失败的不确定性。在他那小小的天地,除了他自己,再容不下任何其他的东西。

佛家讲,这是“着了相”。

很多人凭本能活着,看不到自我的局限性和自我以外世界的精彩,听不得异样的声音,觉得那是痛苦。

有少部分人被这股痛苦的力量惊醒,然后开始更加痛苦地突破自我的局限,最终挣脱自我的枷锁,进入到现实世界,开始联结他人。

而这个时候,人就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自我的价值。

02

走出自我是获得幸福的钥匙

前天和爱人聊天,和她讲我开始写公众号了。

由于我一直不自信,觉得自己文章水平不高,所以羞于承认我在写,总想做出点成绩再告诉她。

谁知话赶话,终于还是提前说了。

我内心紧张,害怕被泼冷水,聊天还没开始,我就不自觉地进入了防御状态。

于是,果不其然地有了一点小摩擦。

在我出言伤人后,我立刻察觉到她的情绪变化。

于是我开始自省,很快察觉到自己的问题,并开始接住她的情绪,进行安抚。

那一刻,我走出了自己,看到了她的内在,我不再出言不逊,开始放低姿态,让她的情绪稳稳落地。

好在我的爱人是有智慧的人,并没有追究太深,一场沟通问题顺利化解。

在很多人看来,走出自我、以对方感受为先、先道歉就意味着输,意味着低头就范。

但若是跳出输赢的桎梏,跳出自我的局限,从更高的视角俯瞰,就会发现我们两个人的共同幸福绝对要比此刻的输赢重要的多。

争吵绝不是幸福的通道,反而会使感情出现裂痕。在认识到这个规律之后,我就不再拘泥自己的情绪,可以看到对方的灵魂了。

其实不只是亲密关系,任何场景任何关系,只要走出自我,就会看到整体,看到脉络,看到规律。

在职场上,我们总是看到自己的工作任务繁杂,每天都干着类似且重复的工作。

可如果我们能跳出自我,看到整个组织的结构和运行状态,我们就能看到自身在这大布局中起的作用,我们也能理解我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组织来讲意味着什么。

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一步,我们就能进一步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这就是走出自我这个思维的魅力。

走出自我,意味着用开放型的姿态,用一种包容且笃定的心态去面对事物。

有时看似输了,其实早已立于不败之地,不管事情向何处发展,全都于我有利。

这一过程一开始绝对是很痛苦的,你会遇到很多让你觉得三观崩塌的事,但最终,你会向客观和真实摇摇摆摆地走去,直到你意识到,原来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获得长久的幸福唯一的解,就是走出自我,去了解真实的他人和世界,去理解他人和世界。

03

走出自我是超越自我的关键

晚清名臣曾国藩,初入官场的时候是典型的“理想主义书呆子”:

他刚直强硬,动辄上疏弹劾同僚、顶撞皇帝;他追求“清名”,结果处处树敌,在京城官场孤立无援。

当他以书生身份临危受命回乡组建湘军对抗太平天国时,这套“自我模式”遭遇惨败——初战靖港水战即全军覆没,羞愤绝望的他竟投水自尽(幸被救起)。

靖港之败,是曾国藩“旧我”的彻底崩塌。

他痛定思痛,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自我革命”:

放下“道德完人”执念:走出自我,不再非黑即白,放下道德执念,学会和光同尘。

从“刚硬”走向“柔韧“:收敛锋芒,以诚待人,广结善缘,构建强大支持网络。

拥抱“天下之至拙”:彻底抛弃投机取巧心态,信奉“结硬寨,打呆仗”。一步步绞杀太平军,将“拙”升华为制胜哲学。

超越个人荣辱,心系天下:将目标从个人功名,转向匡扶社稷、延续文脉。

打破认知枷锁、走出自我,是超越自我、成就伟业的不二法门。 

从“投水者”到“擎天者”,曾国藩完成了一场中国士大夫精神史上最震撼的自我超越。

走出自我,常常需要巨大的勇气,面对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承认自己的所有缺点。

一个人真正的勇敢,不是面对千军万马而面不改色,而是直视自己内心的黑暗,敢于向心魔挥剑。

当你开始走出自我、认识真实的世界、与世界和他人产生真正的联结的时候;

当你不再只为了自己,不再以利己主义为核心指导思想生活的时候;

你才会进入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你才会真正想要有所作为。

尾声: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摘不下自己看世界的滤镜,放不下心中的执念,也听不进去任何人的话,看不到自己不想看的事物。

这样的人必然会视客观世界为无物,也就沉浸在自我的局限里无法自拔,觉得世间的事物都逆着自己,无法改变,从而痛苦不已。

《金刚经》中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用自己的主观滤镜看待世界,看到的只是“所有相”,皆是“虚妄”。

摘下自己的主观滤镜,承认自我的局限性,走出自我,看见他人与世界,才能“即见如来”。

何为“如来”?如来即天道,也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是山海,愿每个人都能走出自我,不断遇见全新的自己,收获幸福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