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当代把书法写坏的两位大家,一位是陈天然,一位是武中奇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当代把书法写坏的两位大家,一位是陈天然,一位是武中奇
1,中国文字的美感是怎么来的?又经历了哪些发展?我谈谈我的认识,汉字起源于象形,就是抽象的概括事物的整体轮廓,或者局部轮廓,类似于简笔画,这是汉字美的起始,也可以说是汉字美的根源。
那么为什么象形就是美的,这种美感从何而来?它来自于我们的习惯之中,就是来自于我们的常识,符合常识,就是美的,反常的就不美。这跟画画是一样的,一个人画的好不好,最简单的一个评判标准,就是他像不像,像了就美,不像就不美。因此我们也可以把汉字的这种象形之美称作天然之美,人家什么样,我忠实的概括出它的整体特征就可以了。这是汉字美的起始,到了小篆就不完全一样了。
上面说中国文字的美感起源于拟物,因此大体上来讲,小篆之前的汉字字形上高矮胖瘦各尽其形。那么到了小篆就书同文之后,汉字被框在一个竖向的长方形里头。那么这时候的塑造基本上是把汉字当成生命体,准确说是当成人体来塑造的。就小篆的美感。其实呢可以是人体美的一个再现,小篆有这么两个特点,一个是上紧下松,一个是左右均衡。那么人体美跟这个类似,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大长腿?就是腰短腿长上半身分量重,下半身分量轻,然后左右对称,这是人体美的一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到了隶书,楷书,基本上也还是在沿用的。虽然说字形上,隶书变成了一个横向的长方形,楷书变成了一个正方形,但是在内部笔画的安排上,还是遵循着上紧下松左右均衡。这个道理如何具体运用,我们以后再举例子。这是通常的审美标准,也可以叫大众审美标准,与之相反的可以称之为小众审美,今天许多专业书法家的作品不被大众认可,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他违反了规整之美,规整之美是所有人都具备的审美能力,不需要训练。
2,陈天然用笔外强中干,虚张声势,外表苍茫但不浑厚,力量厚度都不够。
3,武中奇的书法钟表一样,一步一停,节律僵直,呆板,笔势造作生硬,看似苍茫的效果是通过外部扭动而非内部内部震动,致使他的字流于作字一类。内震也叫涩行,类似于电动棒,家里有的可以蘸点墨开开,画出来的线绝对自然,苍茫。
武中奇跟陈天然可以说是当代把书法写坏的两位大家,原因在于不解笔,陈天然是靠抖动表现魏碑的苍茫,武中奇是用扭动表现魏碑苍茫,这都是对碑学笔法的误读。
4,书法笔法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简单的自然书写到复杂的自然书写,再到刻意书写。
什么意思呢,前两个简单讲是帖学笔法的发展,从没有起收笔,到有起笔没收笔,到有起有收。
碑学的出现,是审美发展后,大家从碑刻的斑驳中看出了美,为了追求那种效果,发明了新的笔法,笔法是为审美服务的。
碑学笔法跟帖学笔法的区别就在于中段行笔的时候增加了顿笔动作,这种书写写的再熟练也难免刻意,除非你是老年痴呆。当然了,书写过程中的刻意与自然不是评判书法好坏的核心标准,看的是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
5,儒家关键词道义,道之所在义不容辞,道家关键词是逃避,全生避害全靠躲藏,佛家关键词是取消,以空破执没有问题。
6,书法跟绘画的主要区别,在于书法有明确的时序性,能凸显时间的存在以及运动之美。笔画的延展,贯气或者叫气脉是在时间展开的过程中展开的,从开头通过笔势跟笔顺观众基本可以看到书家的书写过程,古人讲如见其挥运之时,绘画不具备这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