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木雕作品《十里山泉,蛙声一片》: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木雕作品《十里山泉,蛙声一片》: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十里山泉,蛙声一片》是郑国明大师匠心独运的木雕佳作。此作巧妙选用空心天然木料,将自然之形与艺术之美完美融合,尽显独特魅力。
巧借天然,匠心独运
木料的空心形态被大师敏锐捕捉并巧妙利用,化腐朽为神奇。于木料内心,细腻雕琢出山泉流动的波纹,那流畅婉转的线条,仿佛能让人听见潺潺泉声,灵动逼真。数只小蝌蚪于
“泉” 中游动,为作品增添了活泼生机,尽显自然意趣。
作品下方,荷花的雕刻栩栩如生,花瓣的卷曲、纹理皆清晰可辨,或含苞待放,或舒展盛开,与潺潺山泉、灵动蝌蚪相互映衬,构建出清幽美妙的自然图景。
艺术价值,熠熠生辉
从雕刻技艺看,大师刀法娴熟精湛。无论是山泉波纹的细腻流畅,还是小蝌蚪形态的生动鲜活,亦或是荷花花瓣的纤毫毕现,皆展现出大师高超的雕刻水准。通过深浅、疏密不同的刀法,赋予作品丰富的层次感与立体感,使观者仿若置身于山林泉边。
哲理蕴含,深远悠长
而从中国哲理层面审视,作品蕴含着深刻的道家思想 —— 顺应自然。木料的天然形态是 “道” 的体现,大师的雕刻则是 “人” 对
“道” 的回应,二者相辅相成,正如老子所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让自然与艺术和谐共生,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同时,小蝌蚪向青蛙的蜕变,暗合中国哲学中
“生生不息” 的观念,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演进,传递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与敬畏,提醒人们珍视生命、顺应自然规律。
作品营造的清幽意境,也与道家追求的宁静、淡泊相契合,让人在欣赏作品时,能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感悟到在纷繁世界中坚守本真、回归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十里山泉,蛙声一片》不仅是一件精美的木雕艺术品,更是一场自然与人文的对话,一次哲理与艺术的交融。它让观者在欣赏雕刻之美的同时,得以体悟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生命的深刻理解,引领人们回归内心的宁静,感受宇宙万物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