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不必三絕妙得全能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不必三絕 妙得全能
不必三絕 妙得全能
——施育煌與他的藝術
閩南自古是文化重鎮,我多年遊歷所經,於此地數城,印象極深,漳泉晉江數地,滿街君子,一城古雅,連說話都帶著宋明謙和之風,這裡得奉手數位仁人君子,時得切磋之樂。自移居香江,得交夷堂施育煌兄,更深為其儒雅風采所折服。
與夷堂兄的相熟,始自疫情初期,當時困居無聊,深圳綠堂兄說何不找同門施夷堂一聚,這一說倒使我大為振奮,夷堂兄來港比我稍晚,彼此相知,可謂一見傾蓋,於是在坐困愁城的歲月中,我們經常見面談論藝術和詩詞,往往一說就是半日,消磨了不知多少個日子,反正那些日子,大家都是用來消磨的。
行书 68×35cm 纸本
释文:
斑衣紅袖入山遙,鶴夢餘香久未消。
群玉劫灰成往事,百花生日是今朝。
鳥聲帶露來相問,野色兼晴坐可邀。
行盡疏林沙渚淨,誰人負手海棠橋?
恭錄風信子壬寅花朝
夷堂施育煌
古代沒有“書法家”,有的都是讀書之人,寫字寫得好,那是分內之事,當然,也有詩寫得極好而寫字並不好的文人,例如龔自珍,陳三立,都自謙不擅書,當然,他們都是有深厚的書法根底,擅與不擅,無非是相比較而言,比起龔,陳的詩,他們的書法略遜一籌。然夷堂兄的書法,是和他的詩一樣,深具閒雅的神氣,真正是相得益彰。與其他書法家相比,寫自己的詩,更使作品的文化品味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他喜歡用小花箋寫自己的近作送我,每次收到這些可貴的小禮物,我都在燈下看了又看,暗暗讚歎之餘,又佩服於夷堂的勤奮。他的詩我是很喜歡也學不來的,那種豁達和隨性,與我的杞人憂天真是相去不可以道理計。其書法的綿柔和溫婉,又與詩風相表裡,即所謂詩經的“溫柔敦厚”,不溫不火,才是最上乘的好詩,好書法。古代的詩人,能寫楷書行書已經不容易,夷堂則諸體皆能,他用鄧石如的篆體寫自己登香港最高峰大帽山的詩作,墨透紙背,收放有度,“落日寒侵袖,中年髮半蒼”,筆力與篆書相仿佛,力追初唐的簡古,又帶魏晉的放浪。
錄古銘辭數則 138×34x2cm 纸本
释文:
笔铭曰豪毛茂茂陷水可脱陷文不活
箠铭曰马极则踬民剧则败
冠铭曰宠以着首将身不正遗为 德咎
履铭曰行必虑正无怀侥幸
剑铭曰常以服兵而行道德行则福废则覆
篆書寫得溫婉,確實不容易,當代篆書和篆刻,大都以炫技為能事,夷堂從鄧石如再追徐三庚,參以三國碑刻的矯健,復減去徐氏的媚態,以加強自身的文秀。這種審美,是很個人化也很符合他的個性。
少風波處便為家(白文) 2.5×2.5cm
簡介
施育煌,字磊盦,號夷堂,別署行餘軒。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香港分會理事,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理事,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特聘書法導師,香港西泠學堂特聘書法導師,藝術香港特聘書法導師,白雲堂藝術研究會顧問,香港書畫導師協會顧間?香港企紫前藝術研究院研究员,晋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龍湖詩書畫協會會長。
曾獲福建省第三屆書法篆刻展一等獎;福建省第八屆百花文藝獎三等獎;福建省第七屆藝術節優秀獎;首屆吳昌碩杯國際藝術獎詩文組二等獎等;入展全國第二屆篆書展;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金石秋韻」福建省首屆篆刻展;第二屆「青田印石盃」全國篆刻大赛;西泠印社第十屆篆刻藝術評展;「福澤東方」第七屆海峽兩岸篆刻大赛,作品曾被多家省级美術館收藏。
出版作品有《施育煌篆書阮籍詠懷詩》、《施育煌書法集》、《行餘軒詩藁》、《施育煌行書泉州申遺古蹟題詠》、《瑞圖故里一施育煌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