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蔡襄《入春帖》:藏在书法里的亲情告白,暖哭了。

(2025-03-15 15:33:08)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蔡襄《入春帖》:藏在书法里的亲情告白,暖哭了。





春日的阳光,带着蓬勃的暖意,翻开古籍,邂逅了蔡襄的《入春帖》。一瞬间,时光仿若倒流,千年前的春日气息扑面而来。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蔡襄《入春帖》:藏在书法里的亲情告白,暖哭了。

蔡襄《入春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原文:襄启,入春以来,属少人便,不得驰书上问,唯深瞻想,日来气候阴晴不齐,计安适否,贵属亦平宁。襄举室吉安,去冬大寒,出入感冒。(积)劳百病交攻,难可支持。虽入文字力求丐祠,今又蒙恩,复供旧职,恐知,专以为信。前者铜雀台瓦研,十三兄欲得之,可望寄与,旦夕别寻端石奉送也。正月十八日公琸仁弟足下。

蔡襄,北宋时期的书法大家,他的名字在书法史上熠熠生辉。出身名门的他,凭借自身的才华与努力,在仕途与艺术道路上都取得了非凡成就。他的书法,既有浑厚的底蕴,又不失淡雅的韵味,每一笔都蕴含着独特的魅力。

《入春帖》,是他寄给妻弟葛公绰的手札。“公绰”当为葛公绰,乃蔡襄的妻弟,二人关系颇为密切。此札所述内容,一则入春以来,气候阴晴不定,嘱咐对方注意身体;二则告知对方自己虽请求奉祠养亲,但蒙恩复供旧职;三则意欲以端石换回之前赠铜雀台瓦砚以予十三兄。这份对亲人的牵挂,在千年前的春日里传递,在千年后的今天,依旧能触动我们的心弦。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蔡襄《入春帖》:藏在书法里的亲情告白,暖哭了。

襄启,入春以来,属少人便,不得驰书上问,唯深瞻想,日来气候阴晴

从书法艺术角度赏析,《入春帖》为草书纸本,纵30厘米,横41.1厘米 ,作于1051年,时年蔡襄四十岁,真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用笔灵动多变,笔画粗细相间,提按分明。起笔时多轻盈利落,收笔处又常蕴含含蓄的韵味,如“入春以来”的“入”字,起笔露锋,顺势而下,笔锋转换自然流畅;行笔过程中,线条富有弹性,时而婉转流畅,如潺潺溪流,时而又顿挫有力,似高山坠石,像“劳”字的转折处,笔画果敢,尽显力度。

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连贯自然,或牵丝引带,或笔断意连,整幅作品一气呵成,宛如一首优美的乐章。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蔡襄《入春帖》:藏在书法里的亲情告白,暖哭了。

不齐,计安适否,贵属亦平宁。襄举室吉安,去冬大寒,出入感冒。(积)劳百病交攻,难可支持。虽入文字力

在章法布局上,《入春帖》疏密得当。字间距、行间距变化丰富,有紧凑之处,如“贵属亦平宁”几字紧密相连,凸显团聚之感;也有疏朗之处,给人以空灵的视觉感受,让整幅作品在统一中富有变化。墨色方面,虽为手札,但墨色浓淡相宜,浓墨处彰显沉稳厚重,淡墨处又增添几分空灵逸韵,墨色的自然变化,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蔡襄《入春帖》:藏在书法里的亲情告白,暖哭了。

求丐祠,今又蒙恩,复供旧职,恐知,专以为信。前者铜雀台瓦研,十三兄欲得之,可望寄与,旦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蔡襄《入春帖》:藏在书法里的亲情告白,暖哭了。

夕别寻端石奉送也。正月十八日公绰仁弟足下。

蔡襄的《入春帖》不仅是一件精妙的书法作品,更是一份饱含深情的亲情告白。在帖中,蔡襄因入春后少有人可托付书信,未能及时问候而深感遗憾,随后便关切地询问妻弟葛公绰及其家人在阴晴不定的春日里是否安好,这份细腻的牵挂跃然纸上。

他还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生活状况,虽全家平安,却在去年冬天因寒冷而感冒,又因积劳成疾饱受病痛折磨。在工作上,求退职奉祠不成,又蒙恩恢复原职,也特意告知妻弟。此外,蔡襄对器物的交流嘱托,如十三兄想要铜雀台瓦砚,望妻弟寄来并承诺另寻端石相送,也体现出亲人之间日常的默契与关照。

整幅《入春帖》,蔡襄用质朴的文字,将生活琐事与内心感受娓娓道来,虽历经千年,却依然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那份浓厚而温暖的亲情,令人动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