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看完徐渭这幅字,终于明白郑板桥为啥甘当“门下走狗”了

标签:
书法林家乐生命学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看完徐渭这幅字,终于明白郑板桥为啥甘当“门下走狗”了
徐渭的画大家都认可,但是他的字却总让人觉得丑丑的,甚至被打上了丑书鼻祖的称号,他自己则说他的字第一画排第二,他的字可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
徐渭早年曾在胡宗宪幕府中做幕僚,他在抗倭大业之中出谋划策,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之后随着胡宗宪的倒台,他的命运急转直下。他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与迷茫之中,甚至多次自杀未遂。
在万历二十二年时,72岁的徐渭在石帆山下朱氏三宜园之中,写下了这卷行书行卷《煎茶七类》,此时的他已步入人生的暮年,可谓人书俱老。至于创作缘由,或许是在某个闲适的午后,茶香萦绕,徐渭在茶香的熏陶下,心中灵感涌动,遂将自己对茶事的深刻见解与书法艺术相结合,成就了这幅独特的行书长卷。
《煎茶七类》笔画挺劲而腴润,带有较明显的米芾笔意。每一笔都蕴含着力量感,却又不失丰腴之美,仿佛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用沉稳而有力的笔触,诉说着人生的故事。
其线条的变化丰富多样,或粗或细,或浓或淡,时而如高山坠石,气势磅礴;时而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
在结构上,徐渭大胆地打破了传统书法的规整与对称,字的大小、疏密、欹正皆随心而发。看似毫无章法,却又在不经意间达到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就如同他那充满波折的人生,看似混乱无序,却又有着独特的节奏与韵律。
在那个 “台阁体” 盛行、书坛风格较为沉闷的时代,他宛如一位勇敢无畏的开拓者,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开启并引领了晚明 “尚态”
书风。他对传统笔法的大胆创新,尤其是在一些作品中借鉴绘画的点画表现方法,是对晋唐笔法的创造性突破,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世书法家开辟了新的创作思路。
再看郑板桥,这位同样以独特书法风格闻名的书画家,自创 “六分半书”,以 “乱石铺街”
为独特表象。然而,当我们将他的书法与徐渭的《煎茶七类》对比时,会发现郑板桥的 “乱石铺街”
虽有个性,但存在刻意为之和模式化的倾向。
而徐渭的书法,看似随意挥洒,实则是多年艺术沉淀后的自然流露,达到了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这也正是郑板桥甘愿自称
“青藤门下走狗” 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