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知寒堂所见刘墉真迹(四十)(永乐大典纸上精楷)高清扫描

(2025-03-06 15:19:17)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知寒堂所见刘墉真迹(四十)(永乐大典纸上精楷)高清扫描




刘墉(1719-1804)书法师承赵孟頫、董其昌,集诸家之所长。小楷宗法钟繇、颜真卿拙中藏巧,行草则得《淳化帖》中诸家之风韵,但又不纯粹模仿古人笔法,而是在学习古人笔法特点的基础之上妙用其风格,在特殊的手法中表现出独特的境界,所谓师古不泥。清代张维屏于《松轩随笔》中记载:“刘文清书,初从赵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深藏,不受古人宠拢,超然独出。

张其凤教授曾言,刘墉用笔如螺蛳壳里做道场,比喻的极恰当,刘墉点画极为复杂多变,结字入古人而终能脱古,晚年大成,敦厚朴茂,局势堂皇,最具庙堂气象,虽笔肥而筋骨内蕴,得绵里藏针之妙。 

康有为称赞其书法:“石庵亦出于董其昌,然力厚思沉,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吾故谓石庵集帖学之成也。”刘墉书法境界高超,韵味独特,不愧为“浓墨宰相”。同时期的名家受时风影响,大多学赵董,如梁,王,翁,铁保,成亲王诸人直到晚年都不免有馆阁体习气,唯刘墉能另辟蹊径,不落时风之中,极难能可贵了

明《永乐大典》余纸,是指每册《大典》末尾有重录官署名的那一页空余部分(可称余幅、幅余或余纸),乾隆曾让人截取这些余纸,其中一小部分用以赏赐馆臣,其余大部分用以仿造藏经纸。刘墉为四库馆副总裁,曾获赐数纸,史载刘以《大典》余纸书成小幅作品赠予亲朋好友,此是实物明证。

聚奎堂是明代永乐年间北京贡院(会试考进士的地方)主考官的办公地点,刘用名贵的永乐大典副纸,在永乐年间最高等级的书院写了这件作品,书法亦是刻意求精,想来上款人也非泛泛之辈。

年代这个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具体年份为乾隆壬子年八月(1792年)作者七十三岁,任主考官时在办公署衙应友请用名贵的前朝旧纸所写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知寒堂所见刘墉真迹(四十)(永乐大典纸上精楷)高清扫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知寒堂所见刘墉真迹(四十)(永乐大典纸上精楷)高清扫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知寒堂所见刘墉真迹(四十)(永乐大典纸上精楷)高清扫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知寒堂所见刘墉真迹(四十)(永乐大典纸上精楷)高清扫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知寒堂所见刘墉真迹(四十)(永乐大典纸上精楷)高清扫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知寒堂所见刘墉真迹(四十)(永乐大典纸上精楷)高清扫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知寒堂所见刘墉真迹(四十)(永乐大典纸上精楷)高清扫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知寒堂所见刘墉真迹(四十)(永乐大典纸上精楷)高清扫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知寒堂所见刘墉真迹(四十)(永乐大典纸上精楷)高清扫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