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潘天寿大写意兰花欣赏,恣肆霸悍!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潘天寿大写意兰花欣赏,恣肆霸悍!
来源:尚道书画院
潘天寿的写意画笔墨苍古、凝炼老辣,线条紧峭幽折,方笔翻转,笔法趋于破险、断裂、劲利之间,展现出雄浑奇崛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这种笔墨风格不仅体现了他的深厚传统功底,更展现了他对现代审美的独特追求。他的用笔精练而果断,霸悍而有控制,如垩壁漏痕、拗铁折钗,具有雄健、刚直、凝练、老辣、生涩的特点。他善用浓墨作泼墨法,加上使用焦墨,画面显得苍茫厚重,枯湿浓淡中均显笔力。
潘天寿是将山水画构图引入花鸟画的人。他的花鸟画构图往往打破传统,以大势取胜,注重全局气势的呼应开合和结构的严整性。他的作品中,山石与花鸟相互映衬,形成独特的画面效果。同时,他善于运用留白,使画面疏密有致,气韵生动。潘天寿的花鸟画结构是严谨的,但往往又留有大片空白,看似局促和动荡,但笔意气势连绵,使整个画面有机地连缀在一起,其实正印证了水墨画“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审美法则。潘天寿的山水画构图则喜欢用“险”,他的画作中经常将一些倾斜的方形巨石加入作品中,并且填满整个画面,使人产生一种震撼的感觉。在画面当中,石头占据了极大的空间,会使人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产生一种“大密之中具有小疏”的结构反差。潘天寿喜欢用线,他的画作中线与形体不相互脱离,有疏有密,有聚有散。两者形成一个有效的衔接,即时而远、时而近,保持有效的疏密距离。在传统的画面布局当中,需要利用斜线对物体的位置进行布置,在画面当中应当产生多个不等边三角形。这些都能反映出潘天寿独特的美学理念。
潘天寿著述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学术著作,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艺术主张。他强调创新精神,反对盲目摹拟古人,主张画家应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追求。潘天寿的艺术实践和教育贡献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题兰竹图》中,他引用了《楚辞》中的“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等诗句,表达了自己对兰花的热爱和追求。又如,在《题兰石图》中,他借用了《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思想,表达了自己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之情。潘天寿的写意兰花,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他的兰花作品,笔墨苍劲、气韵生动、构图新颖,展现了兰花的高洁、坚韧与优雅。同时,他的题跋更是为这些兰花作品增添了无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潘天寿的题跋,写道:“可爱离披四五叶,谁遗冷落古墙根。不摧雨雪风霜下,自有天心为尔存。”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兰花的坚韧与高雅,更表达了作者对兰花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之情。在《题兰竹图》中,他写道:“兰竹相依为友朋,清风明月共襟怀。”这首诗则借兰竹之喻,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友情的向往和对清风明月的追求。
潘天寿不仅是绘画大师,也是书法大家。他的书法,笔力遒劲、气势磅礴,与画作中的兰花形象相得益彰。在题跋中,他常常运用各种书体,如正楷、行书、草书等,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巧妙搭配。他的书法,既具有传统书法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书法与画作的完美结合,不仅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也展现了潘天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文章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及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中所附图片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对分享内容(含图片、视频)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保障,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用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平台无意侵犯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如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主体认为涉及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删除,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