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书法疗愈案例:体悟《祭侄文稿》之妙,学会自然情感表达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书法疗愈案例:体悟《祭侄文稿》之妙,学会自然情感表达
来源:原创 和美书道 书法疗愈
《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且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祭侄文稿》原文: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從父”塗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
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方憑積善”塗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間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制”塗去改“被脅”再塗去),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恐”塗去),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凶威大蹙(“賊臣擁眾不救”塗去)。賊臣不(“擁”塗去)救,孤城圍逼。父(“擒”塗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
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河東近”塗去)。泉明(“爾之”塗去)比者,再陷常山(“提”塗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亦自常山”塗去)。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塗去二字不辨),卜(再塗去一字不可辨)爾幽宅。(“撫”塗去)。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祭侄文稿》局部欣赏
《祭侄文稿》是把书法的记事与抒情达意两大功效发挥最好的作品,是作者随着情绪流动自然书写的,“无意于佳乃佳”的最上乘之作。
正因为如此,《祭侄文稿》才更具有情绪审美价值,是书法疗愈借鉴学习的优秀范本之一。
借此简说一下如何利用经典名作进行书法疗愈?
一要了解作者、作品背景,然后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祭侄文稿》记录表达了作者失去堂弟堂侄的悲愤痛苦之情,作者50岁时所书。引起共鸣之后,再去体会作品之美。
二要选择适合的书写工具:《祭侄文稿》书写工具当是秃笔短锋兼毫,用纸当是麻纸。工具合适继续学习表达原貌。
三要要了解作品尺寸大小,字数多少。这样更能体会原作之妙。《祭侄文稿》高不足30公分,长不足80公分,25行,总234字。当然,可以放大书写。
四要明确学习目的。书法疗愈的角度主要发挥作品的情绪审美价值,通过移情来体悟作者情感,顺势宣泄自己的情感。与颜真卿失去堂弟堂侄的背痛相比,我们的情绪困扰还算什么。
五是体会书写艺术之美。《祭侄文稿》艺术价值极高。书体上说是“天一第二行书”,其实也有楷书、草书。墨法上浓淡干湿都是随着感情自然书写,丰富至极。字法章法上,疏密浓淡发挥最佳,都是自然书写的流露,涂改增删也增加了作品的丰富性。(古人“书作不如信扎,信扎不如草稿”是有道理的,需要用心体会)。
六是体悟原作情绪流动与书法表达结合的元素,迁移到自己表达情感的自然书写,写出自己的心声,达到疗愈效果。书写技术可以弱化,书写结果不必纠结,主要在于真实表达、自然书写。
原创不易,转发朋友圈是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