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王羲之小楷《佛遗教经》,可作为硬笔入门临摹模版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王羲之小楷《佛遗教经》,可作为硬笔入门临摹模版
原创 張平書法 张平书法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后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出身于著名的士族家庭。自东汉以来,琅琊王氏就是一个声望隆重、代有杰出人物出现的贵族。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匈奴贵族政权南侵,俘获晋怀帝,俘杀太尉王街,攻破洛阳,晋军大部被歼。以王氏、谢氏为首的百家士族仓皇南渡,拥戴元帝偏安江左,建立起东晋王朝。王羲之的从父王导,位居司徒,在东晋王朝的建立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司马睿(元帝)能够取得帝位,主要依靠了王导的支持。所以当他登上帝位受百官朝贺时,数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自然不能坐,坚决地拒绝了。王羲之另一位从父王敦,执掌着元帝朝廷的兵权。王羲之的父亲王旷,任淮南太守,永嘉之乱时,他首先提出南迁政权的建议。当时人们说:“王与马,共天下。”道出了王氏-族极高的社会地位和隆盛的权势。王羲之虽然生活在这样一个士家大族中,但他却不浮夸,不骄纵,不屠靡,而是沉默寡言,勤奋好学。《晋书.王羲之传》载:“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频,频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瞰,颛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周频时官至尚书仆射,他在宴会上把珍贵的食物牛心炙先割给羲之品尝,表现的是他对羲之的奖掖,同时也使人们对羲之刮目相看,有了新的态度。羲之“及长,辩赡,以骨鲠称”《晋书王羲之传》,改变了少年时期沉默寡言的样子,树立起了正直的性格。时人以羲之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羲之在当时士大夫中赢得了美誉。位在丞相的王导也十分赏识羲之。太尉郗鉴让门生向王家求婿,王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同上)。这个东床快婿的故事流传千古,成为美谈,于中见出王羲之卓然不群、超凡拔俗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