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心中无嗔,便是净土

(2024-08-30 21:00:09)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心中无嗔,便是净土




原创 萌悟说 萌悟说
 
《华严经》有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嗔包括一切及各程度的郁闷、烦躁、生气、排斥、反感、厌恶、嗔恚、吝啬、嫉妒、追悔、忧愁、悲伤、痛哭、恶念、仇恨、恼怒、怨恨、暴怒、毁灭等负面情绪。

嗔的本质特征是排斥、反击、凶恶与残暴。

当嗔心生起,心灵会被黑暗笼罩,理智会丧失,正确的判断力也会没有了。

在日常生活中,嗔念随时可能涌现。

或许是因为他人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是因为一件不如意的小事,或许外界事物未能符合我们的预期时,嗔心便容易滋生。

一旦养成嗔习就很难戒除,这和有这瘾那瘾是一样的。

嗔心易起,害人害己。

每天我们都可能生出无数嗔念,甚至时时刻刻都要谨防嗔念的产生。

任何不好的情绪都是嗔念,无论你的嗔念是否理由充分,都要赶紧想办法戒除。

嗔念会让心境不平和,伤身伤神,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有无嗔心也是检验一个人修养高低的关键,用现代话说就是情绪稳定。

不论一个人学识有多少,如果不能控制嗔念,那他的修养也就那样了。

《黄帝内经》中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

当人愤怒时,交感神经兴奋增强,从而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所以经常发怒的人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而且易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生活中,因嗔怒而做出错误决定、酿成苦果的事例比比皆是。

冲冠一怒为红颜,夫妻因为一点小事吵架失手,开车中路怒症事例太多。

人最难的是降服自己的心,也难控制自己各种情绪。

谁都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但做的时候,却还是免不了起嗔念。

这还是内心没有觉悟。

当然经书有明示,破除嗔念。

《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 帮助人们破除对自我、他人以及外在现象的执着。当不执着于外在表象,明白世间万物无常变化,嗔心便会减少。

《楞严经》:经中指出“戒吃五辛,能减少嗔恚”,因为“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五辛一般指大蒜、葱、韭、薤、兴渠。

《发觉净心经》:法施有二十功德,提到 当得少欲。当灭瞋恚。当灭愚痴。

《法华经》:也有“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的说法

当然,除了上面的明示,下面的方法也可用。

1. 每一次请深思熟虑地反省你即将采取的行动,它可能导致的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2. 无论何时何地,以自身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做出明智而果断的决策。

3. 在发怒的时候,需要学会巧妙避开或是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力量。数数、冥想或自我暗示等方法都能有效帮助你冷静下来。

当然,最理想的状态还是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衡,不让怒火轻易点燃。

4. 保持平和心态,在生气时,不要用力踩踏地板,不要大喊大叫,不要紧握拳头,因为当你这样做时,你的潜意识可能会不经你的大脑,就将你的拳头挥出去。

在心情激动之时,可以静坐下来,降低音调,情绪就会逐渐稳定。

嗔怒来得快,去得也快。

在事情没弄清楚之前,千万不要乱发脾气。

相信一切皆是因缘和合,所有的经历都是修行的机缘。

一念心嗔,障碍生无量;一念寂灭,万法皆空。

净土通常指的是一种没有烦恼、痛苦、罪恶,充满了祥和、安宁、慈悲和智慧的理想境界。

净土是佛菩萨以慈悲愿力所成就的庄严清净的世界,比如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著名的净土之一。

往生净土被认为是修行者摆脱生死轮回、获得究竟解脱的一种特殊方式。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净土也可以指代一个人内心通过修行达到的纯净、平和、无嗔无痴的状态。

当一个人的内心消除了贪嗔痴等烦恼,充满了善良、慈悲和智慧,就可以说他的内心是一片净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