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家乐
林家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9,360
  • 关注人气:3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蔡襄与茶的不解之缘

(2024-07-21 21:24:39)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蔡襄与茶的不解之缘




原创 舒灏 泓铭茶室

蔡襄,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世人评他的书法是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蔡襄又是我国茶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所创制的“小团茶”影响深远,《茶录》被誉为是陆羽《茶经》后又一重要的茶学著作。蔡襄又是我国茶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蔡襄与茶的不解之缘

1047年,36岁的蔡襄出任福建路转运使。宋代的转运使为漕司,掌管一路的财政收入,还监管边防、刑狱以及考察地方官吏。蔡襄在建瓯考察,深入到北苑贡茶生产地了解茶的制作,写有《北苑十咏》。当时的官焙有32个,但能成贡饼的很少。蔡襄一改过去进贡大饼的传统,把八饼一斤的茶改为二十饼一斤,把大团化为小团,选材上革新过去老嫩不分、新旧不分,只用细嫩茶芽做成精致小团。

为了让小团更具有观赏性,蔡襄研制了很多压茶模具,有龙凤图案,有花草图案,茶饼形状除了圆形外,还有椭圆形、四方形、菱形,外形艺术化的尝试,不仅让小团茶获得皇帝的青睐,也获得高级官员的赞赏。对于小龙凤茶,欧阳修曾给予过高度评价。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说:“一斤二十饼,可谓上品龙茶。仁宗尤所珍惜。”也就是说,在当时,蔡襄的小龙凤茶,被视为朝廷珍品,甚至很多朝廷大臣和后宫嫔妃都只能一睹其形貌,难获亲口品尝。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蔡襄与茶的不解之缘

1051年,蔡襄回京复任谏官右言正,兼判任三司盐铁勾院。皇帝也会经常问北苑茶的情况,茶圣陆羽写的《茶经》,根本就没有谈到福建建安茶。建安茶是在唐末才逐渐有名,到了五代才成为贡茶。丁谓在任福建路转运使的时候,创造出大饼茶,已经誉满京华。丁谓又编撰了三卷本的《北苑茶录》,供君臣赏读。1052年,蔡襄向皇帝进献了自己深入研究的饮茶心法《茶录》。

蔡襄撰写的《茶录》。其文虽只千余字,却非常系统。全文分为两篇:上篇论茶,下篇论茶器。上篇中对茶的色、香、味和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作了深入浅出而又简明扼要的论述。在下篇中,他又对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说明。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蔡襄与茶的不解之缘

此外,蔡襄还很喜欢与人斗茶。一次,他与苏舜元斗茶。蔡襄使用的是上等精茶,水选用的是天下第二泉惠山泉;苏舜元选用的茶劣于蔡襄,用于煎茶的却是竹沥水。结果,在这次斗茶中,蔡襄输给了苏舜元。

在茶事上,蔡襄还有一段趣闻:一天,欧阳修要把自己的书《集古录目序》弄成石刻,因此就去请蔡襄帮忙书写。虽然他俩是好朋友,但蔡襄一听,就向欧阳修索要润笔费。欧阳修知道他是个茶痴,就说钱没有,只能用小龙凤团茶和惠山泉水替代润笔,蔡襄一听,顿时欣喜不已,说道:“太清而不俗”。于是,两人就都笑了。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蔡襄与茶的不解之缘

蔡襄与师友之间常互赠茶叶。蔡襄把家乡福建的茶,送给退休的宰辅杜衍。《和杜相公谢寄茶》:“破春龙焙走新茶,尽是西溪近社芽。才拆缄封思退传,为留甘旨减藏家。鲜明香色凝云液,清彻神情敌露华。却笑虚名陆鸿渐,曾无贤相作诗夸。”杜衍唯一存世墨迹就记载了蔡襄送他新茶与荔枝后,他回赠蜀纸四轴,《珍果帖》里写道:“新茗有四銙者至奇,近年不曾有。”又说荔枝因路远遭雨“已多损坏”,颇为惋惜。杜衍为北宋名相,欧阳修的老师。梅尧臣有《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催摘雨前牙。团香已入中都府,斗品争传太傅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吴中内史才多少,从此莼羹不足夸。”

蔡襄赠茶给孙甫,《和诗送茶寄孙之翰》写道:“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味未忘情。封题原是山家宝,尽日虚堂试品程。”梅尧臣在《得福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里说:“茶开片銙碾叶白,亭午一啜驱昏慵。”有一次,好久没有收到蔡襄寄来的茶,梅尧臣还专门写信给欧阳修询问此事。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蔡襄与茶的不解之缘

蔡襄一生爱茶,实可谓如痴如醉,在他老年得病后,郎中就叫他把茶戒了,说不戒茶的话,病情会加重,对此,蔡襄无可奈何,只得听从郎中的忠告。此时的蔡襄虽不能再饮茶了,但他每日仍烹茶玩耍,甚至是茶不离手。蔡襄对于茶的迷恋,正所谓:“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事未忘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