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被启功嘲笑的“猪蹄法”,写字像抖筛子,但是学他的都在国展中获奖了!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被启功嘲笑的“猪蹄法”,写字像抖筛子,但是学他的都在国展中获奖了!
原创 寒雪 书法功课
书法发展到明代,出现了一群以“丑怪”创新目标的书法家,他们在古法基础上极力变形汉字结构,引发了专家和学书者的非议。
书法功课曾推文《郑板桥书法是丑书吗》一文中介绍过郑板桥,傅山等著名的“丑书大家”,但无论从地位还是影响力来看,何绍基都无法与他们相比。
何绍基的书法最初以拙朴浑厚的风格为主,他曾学习过宽厚疏朗的颜真卿以及笔法险峻的欧阳询。他对北碑《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也有深入的研究。
他的楷书承袭了其中的茂密拙朴之态,展现出书法的古拙之美。宛如来自远古的青铜器,庄严中带有一丝秀气。他的早期书法确实精妙无比,实现了"笔笔师古"的境界。
然而,在中年时,他建立了稳固的书法基础,随着用笔逐渐成熟,开始追求书法个性,笔下呈现出纵逸颤抖的意味。
他将手腕抬高后,用三个指尖握住笔管,拇指和食指之间形成一个圆洞,整个手部的形状犹如猪蹄。他晚年曾大力推崇回腕执笔法。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曾提到:"唐人书皆回腕,宛转藏锋,能留得住笔"。
启功曾嘲讽这种回腕是"猪脚法",因为古人所使用的回腕应该是笔锋回转的技巧,旨在增强腕力和用笔的灵活性。何绍基的回腕法将手腕用力向内拱起,误导了许多学书者。
何绍基在其《魏张黑女墓志拓本》的跋语中曾提到:“古人写字时,腕力和笔锋似乎自然而流畅有力,而我则无法完全掌握。”
他为了书法的灵活性,他创新地提出回腕法,结果形成了这种用力过度的姿态。
然而,这种笔法并非完全不可取。
通过观察何绍基灵动而精妙的书法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这种执笔方式真的不合理,那么写出来的字将会显得呆板僵硬,不可能具备如此灵活的姿态和收放自如的笔势。
何绍基在书法创作中,除了运用回腕法,还独具特色地运用了“颤笔”技巧。“颤笔”深受碑学影响,他对于点画的质感有着极高的要求。
为了表现“生拙迟涩”的状态,他以“颤笔”为主导,通过大量的提按顿挫来营造阻力,使点画起伏跌宕,仿佛是一首重金属音乐,给予观者独特的感受。
尽管这种外形酷似蚯蚓的“颤笔”曾被世人诟病,随着近年来书协领导对书法创新的呼吁。当晋唐、宋元等传统流派走入死胡同时,像学何绍基这种既遵循传统又突破常规的作品确实引人注目。
在这种背景下,学习何绍基风格的作品都成为了书法国展的焦点,很多学他的人都在全国书法展中入展获了奖。
对于当代学书者而言,这种创新的回腕技法,是否是进入古人书法妙境的捷径呢?答案好像问谁都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