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平远而谈。林锦荣山水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平远而谈。林锦荣山水
来源:苡圗山水- 輕賞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画创作院山水创作室副主任 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东山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心持半偈万缘空
高凌云汉
闲云自卷舒
相望试登高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林锦荣的山水青绿用得少、用得轻,只借它提质醒神。他用青绿的重量来稳住他金箋上视觉效果强烈的图式性水墨山水。慢慢地,他开始发现,青绿与金笺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关系,于是开始专意于金笺上的青绿探险。他一方面从宋人山水境界中体会丘壑的深邈灵动,一方面从技术上摸索青绿运用的各种手段。
一只柔橹破江烟 34cmx68cm
三清胜迹 34cmx68cm
林锦荣使用了水彩来克服金笺上不易着色厚染的弱点,并从中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处理方法:
水洗金笺,即在画到七八成时,水洗画面,然后,再从头细细收拾。大约只有金笺经得起这一“洗”
,这样使青绿的凝重被一种微妙的底色承住了。经过水洗的丰富细腻而又单纯的底色与青绿的厚重凝滞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山水丘壑有一种特殊的飘浮感,万至纤贵易损的华美。
三清胜迹
黄石斋读书处 30cmx30cm
云水禅心
秋壑鸣泉
九天锦屛
春夏秋冬 四条屏
46cmx171cmx4
清韵冲霄 45cmx30cm
在“形”的处理上,随着对宋人丘壑越来越深入的领会,他逐渐放弃了早期有些生硬的图式性符号化山水,以越来越“传统"的面目展现他的青绿丘壑。其实“传统”的精髓无非就是从自然山川中寻找,体会其生生不息的灵动意蕴。这一点上,他算是真正开始追溯唐宋传统青绿的神韵了。古代青绿中久已不传的静穆与华贵的统一,现在他的笔下已经有了些微展露的迹象。
云水是天涯
正是山川丘壑的营运与塑造,云水之气的浮动与氤氲,最终能够使得青绿的沉着正大获得一种虚灵的生命之气当代的青绿山水中,一味厚重的倾向总让人觉得怅然有所缺失,更不要说能够一见虚灵婉约的曼妙。
清初笪重光论山水早有精见,所谓“丹青竞胜,反失山水之真容;笔墨贪奇,多造林丘之恶境”,要“目中有山,意中有水”,好的山水画家终须懂得:“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这样才能赋予画笔不竭的生命力、才能有变化无穷的山水境界。
秋山秀木
江月垂钓诗
海纳百川容乃大 68×68cm
涛弹琴声风奏曲 68×68cm
大帽山感吟 138×68cm
碟岛印象 138×68cm
马銮春韵 138×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