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他是宋代楷书“唯一希望”,一手大字威猛如虎,比“唐楷”高级十倍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三余书社:
他是宋代楷书“唯一希望”,一手大字威猛如虎,比“唐楷”高级十倍
我们都知道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样的书风特点也决定了书体的发展,例如唐人对于法度恪守严谨,因此“唐楷”点画平直精细,字体端正稳健。
成为后世学习楷书的主要范本,但是到了宋代,人们就崇尚“意韵”之美,追求行笔的情感表达,做到自如灵动,让点画从心中流出。
不再过于恪守用笔的规整,这种风格适用于行书,因此“宋四家”都以行书著称,人们不再重视楷书的发展,直到南宋出现一位“楷书战神”。
他将晋唐法度重新捡起,并加入宋代痛快峻健的行笔,开创出“威猛如虎”的大字,被后世誉为“宋书殿军”,又称作“榜书大神”。
成为宋代楷书的“唯一希望”,这个人就是张即之,大多数人学习张即之的书法都会从他气势凛然的大字下手,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
大字需要极强的控笔之力,对于行笔的收放、缓急把控要得当,而且书写时不能出现丝毫的错误,因为点画一旦放大,笔路及笔锋转换就清晰可见。
一丝细微的缺陷都能被无限放大,对于技艺、笔力都不稳定的初学者来说,不太适合学习大字,其实学习张即之的书法,从他的《李衎墓志铭》入手就可以。
此作写于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是宋代两广总干李公的墓志铭,全文共计1206字,单字大小约为3.5厘米,卷中字体点画清晰率真。
笔笔交代颇为明了,对于粗细、虚实变化自如,大多因字而变,有时笔力沉劲浑厚,有着山崩地裂之感,有时则呈现出轻柔飘然之气。
好像灵动的飞羽,营造出十足的书法意趣,字字饱含阳刚之美,好像威武的大将,虽然是写中楷,但一样具备他大字“威猛如虎”的气势。
并且与精细严谨的“唐楷”相比,此作笔路清晰可查,有着宋人的流畅舒雅之感,初学者临摹更加容易参悟,在笔法上转换丰富,不会被禁锢。
当然这种灵活也不是指完全摒弃章法,张即之在学书时,曾研究过颜真卿端正浑厚的结构,因此对于“楷法”使用颇为和谐。
既包含着米芾等人的劲健飞动之势,还有着唐人的严谨态度,结构上采用了“颜体”的宽朗方正,以外松内紧的结体为主,这样即便将字体放大数倍。
重心也不会松散,或者失去章法与气势,对比“唐楷”紧结的重心,练习此作可以让我们用笔更加疏朗,不会变的紧张僵硬,让楷书也能灵活优美。
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全新的楷书发展思路,对于后续的创新大有裨益,同时张即之崇尚禅宗思想,字里行间还有儒雅清健之气,用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非常不错。
真迹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张即之的《李衎墓志铭》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