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写字好有何益处?他因书法绝佳,7岁就成了秀才,成为社会“顶流”,名气远播日本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三余书社:
写字好有何益处?他因书法绝佳,7岁就成了秀才,成为社会“顶流”,名气远播日本!
很多人都相信“字如其人”这句话,尤其是在古代,能写一手精妙的书法对科考、仕途都是“加分项”。唐代的褚遂良、清代的王杰都因此被君主格外器重,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早年还因为写字不好,在会考中名次落后于堂侄。同样是在明代,有一人因书法好而平步青云,他就是姜立纲。
姜立纲,字廷宪,生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的浙江瑞安县,根据史料《翰林院记·选充秀才》记载:“英宗时,始选奇童及善书法,充本院秀才。天顺中有姜立纲……七岁以能书,命为翰林院秀才。”就因为擅长书法,7岁的姜立纲就成了秀才,20岁时被授以中书舍人官职。
长大后的姜立纲并没有“泯然众人矣”,他历仕五朝,当时宫中的制诰、匾额常出自他手,时人称之为“姜体”,当时的学林士子学他的居多,都以有他的只字片纸为荣,妥妥的社会“顶流”。姜立纲善书之名还远播日本,当时京都国门牌匾就是用他的字。
姜立纲擅长楷书,《楷书东铭册》便是他的代表作,史籍记载他:“初学黄蒙,继法钟王,后自成一家。”姜立纲的楷书受当时流行的“台阁体”影响,并吸取王羲之、钟繇笔法,突破当时柔媚的书
风,以浑厚清劲、端严方正而名噪一时。
姜立纲这卷《东铭册》,内容取自北宋理学家张载所撰《正蒙》中的《东铭篇》,全卷30行、115个字,单字大小约4厘米,后有驸马崔岱所书跋文。此卷“小变二沈为方整,就其体中可谓工致”。
《东铭册》行笔颇有颜柳笔意,入笔尖细、行笔中锋,笔画扎实饱满,墨色浑厚均匀,收笔处略带飞白,苍劲外显。用笔稳健方正,但转折处圆转自然,提按分明、笔笔精到;结体中宫紧密、波磔舒展,所以有的字如“戲”“谓”宽绰舒展;有的字如“聲”“咎”则瘦挺颔长。
姜立纲楷法严谨精到、遒劲饱满,不愧为“一代书宗”,深受世人欢迎“价亦不减希哲(祝允明)、履言(王宠),效之者多白衣跻显贵”,靠学其书受到重用的也有:“习姜太仆立纲体,入京师……因得以书供事斋官,大被宠眷,积官工部左侍郎。”
《楷书东铭册》曾被清乾隆、嘉庆内府收藏,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