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他立志突破“馆阁体”,学遍皇宫书法范本,成为行书最后一座高峰!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三余书社:
他立志突破“馆阁体”,学遍皇宫书法范本,成为行书最后一座高峰!
馆阁体是清代时官方通用的实用书体的一种统称。当时随着科举制度的高速发展,天下的读书人为了满足科考的需要,都是直接练习馆阁体书法范本,重视字体的实用性而非艺术性,导致书迹“千人一面”,这也是书法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清代书坛却有一个人,不用受馆阁体的束缚,并且在相对僵死的环境中,一直在有意识地突破馆阁体的束缚,这个人就是成亲王永瑆,书坛“清四家”之首。
永瑆全名爱新觉罗·永瑆,是乾隆的第十一子,为了在纷乱的斗争中保全自己,他一直以痴迷书画的“荒唐王爷”面目示人,这也成就了自己高超的书法水准。
这件行书《书论一则》是他写的关于书法的一些心得体会,也可以说是最能代表其书风的一件作品,我们以此作为例,来具体分析成亲王的书法。
清代书坛,康熙崇尚董其昌,乾隆崇尚赵孟頫,整个书坛都免不了受这二位的影响。
这件《书论一则》用笔整体偏于圆融秀逸,点画尽显潇洒飘逸之态,明显是受到董、赵二人的影响。
当然,只会随着前人的脚印往前走,做他人的“书奴”是成不了家的。永瑆书法的不凡之处在于他的创新意识。
到了清代时,帖学似乎走到了末路,逐渐式微,碑学逐渐兴起,为了实现书法的灵动自然和创新,永瑆大胆地接受了碑学,在书法中融入北碑的方健古拙之气,又凭借自己的身份之便,遍阅宫中法帖范本。
所以这一件《书论一则》结体偏于长方,文字转折处都带有方劲笔意,行笔干净利落,是受到了欧阳询等明显带有碑学基因等书家的影响,绝不会显得柔而无骨,带有俗气。
嘉庆曾经说:“朕兄成亲王自幼专精书法,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博涉诸家,兼工各体,数十年临池无间,近日朝臣文字之工书者,罕出其右。”
成亲王的书法在清代就称绝一时。后世也有不少书法大家,行书都是出类拔萃的,水平也很高,但和成亲王的这件作品比起来,还是显得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