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中国传世书法杰作100幅鉴赏东晋谢安《八月五日帖》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中国传世书法杰作100幅鉴赏东晋谢安《八月五日帖》
原创尚书房传媒
《八月五日帖》是东晋谢安的作品。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一个章节介绍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的战争——“淝水之战”,这场战役的主要指挥官就是谢安。当时,谢安的官职是征讨大都督。
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也凭借此战名留青史。
东晋史书中记载有三个典故“风声鹤唳”“折屐齿”“东山再起”,都是称赞谢安的。
谢安(320-385),字安石,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出身士族,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也不愿意出来做官。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
谢安一直到四十多岁的时候,才重新出来做官。
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人们就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谢安是王羲之的挚友,书法与郗愔齐名,地位在王献之之上,是东晋书法的新门户——陈郡谢氏的精英代表人物。
著名的兰亭雅集中谢安也是重要的人物。
谢安擅长行草书。唐人称赞他的行草书“纵任自在,有螭盘虎踞之势”,属于魏晋新书风的范围。
谢安《八月五日帖》书家的个性和感情充分流露于缣素之中。
《八月五日帖》是一封报丧书信,共7行65字。“八月五日告渊、朗、廓、攸、靖、玄、允等。何图酷祸暴集,中郎奄至逝没。哀痛崩恸,五情破裂,不自堪忍,痛当奈何,当复奈何。汝等哀慕断绝,号啕深至,岂可为心。奈何。奈何。安疏。”
信中告知中郎突然去世的消息,同时表达了自己内心痛苦不堪、难以忍受的感情。
书体为行书。材质是纸本。规格纵23.3厘米,横25.7厘米。
谢安的书法已经从重视结构、形体美,上升到体势和笔势的线条美,进而再到追求书法艺术的风神韵度,从外表的形式美升华到内在的情趣韵味之美,使书家自己的个性和感情充分流露于缣素之中。
杜牧在他的诗中说道“大抵南朝都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近人冯友兰说:“汉人风度是庄严、雄伟;晋人风度是放达、文雅”。我们研读、欣赏、学习《八月五日帖》,可以体会到它正是此类风格的作品。
《八月五日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淳化阁帖》卷二刻有谢安的《每念帖》《六月帖》(伪)。《宝晋斋帖》刻有《八月五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