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匠心独运:浅谈潘天寿水墨画题款与书法布局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匠心独运:浅谈潘天寿水墨画题款与书法布局
原创 张权007 疯语小站
中国古典艺术,传统戏曲与唱念舞乐一体,而诗、书、画更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尤其是对于中国独有的书画艺术,更是融诗、书、画、印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潘天寿的画即融融诗、书、画、印于一炉,关于其绘画的布置,前文已经在构图、疏密、虚实以及造型创格上做了较为详尽的说明,今天主要谈一下潘天寿的书法题款。
潘天寿 雁荡山花
潘天寿的题款充分体现了他的书法功力,他的书法以行草、篆隶为主,活脱而雄肆奇逸,具有阳刚之美。从结体、行款到布局,根据画幅的结构和布局,或横或竖,经营上率性而潇洒,但气势十足,富有流动的节奏感。因潘天寿之画往往险中求胜,其布局往往大胆而创新。
有时画面又留有大片空白,这使得画面感难免失去平衡,但这时天寿先生的处理是,以题款布置补充虚实,使画面获取平衡感;而如果画面主题意象丰满,则以散漫笔触增加疏密交错的空灵神韵,一位补气韵也,二为增意境也,看似率性落笔,惨淡经营,实则胸中自有丘壑。
潘天寿 雨后江山铁铸成
潘天寿追求“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艺术表现,何为“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并非字面意思的书法中有绘画,绘画中有书法,这只是表层意义。其实绘画的高级境界是,绘画的笔体其实是书法的,是草篆的,尤其是对于大写意作品而言,书法的功力不够,是难以驾驭大写意的精神气息。而作为题款的书法其实属于绘画语言的,不但能丰富画面意趣,更能加深画的意境。所以观潘天寿题款,常感觉其深谷野草的烂漫天真与题款自然垂落,荒率而纯野,两者之间与其说互相烘托,不如说彼此成全。余任天先生曾说:"没有潘天寿的书法,就没有潘天寿的绘画。”此言不虚也!
潘天寿 映日
潘天寿画风素是以奇险寓平,以险破险,以奇而求新变之艺术胆魄而闻名,可谓“画不惊人死不休”,那么从造景到化境之间潘天寿是如何完成的呢?或者说潘天寿是否完成了绘画艺术作品的化境?而其自谓的创格又抵达何种境地?
潘天寿 秋旅图
吴昌硕说曾评其画"天惊地怪见落笔",“惊”在前面提到过为构图以及笔墨的奇特,那么“怪”呢?“怪”是继承了扬州八怪以及八大山人画中意象之怪,创古人审美之大变,而这种功力一方面靠的是艺术家极强的调度和综合力,于悬崖之处勒马而见花香鸟语,另一方面其书高超的立意和独到的构思给人以"书外之书"的不尽之意,则是一种很好的补益。
其画作《雨后于山铁铸成》、《喜雨》、《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书体或奇崛纵逸,或疏朗而远,或参差之近,书画浑然一体,所谓造境而创格,创格而化境,造的不是古人之境,而是造化之境,从这一点来说,潘天寿书外之书的境界已非凡人所能比拟。(2013.05)
潘天寿 作品大赏:
潘天寿 一声四喜
潘天寿 泼墨红荷
潘天寿 访荷浪踏翻
潘天寿 露气1958年作130×154cm纸本水墨设色
潘天寿 兰竹图
潘天寿 荷花
潘天寿 记写雁荡山花 150.8×359.6cm 1962年作 中国美术馆藏
潘天寿 映日荷花 1963年
潘天寿 朝霞图 1960年
潘天寿 荷花 1962年
潘天寿 雨荷 1962年
潘天寿 朝日艳芙渠图 1964年
潘天寿 映日图 纸本设色 161.5×99cm 1964年
潘天寿 映日荷花 1960年
潘天寿 红荷 1948年
潘天寿 映日
潘天寿 花鸟画
潘天寿 秋蟹图
潘天寿 孤禽图
潘天寿 双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