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普藝TalkArts|【平山探藝】首掀北魏招牌風區建公普及書法香江第一人

(2022-08-18 14:56:33)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普藝TalkArts|【平山探藝】首掀北魏招牌風 區建公普及書法香江第一人




 来源:普藝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普藝TalkArts|【平山探藝】首掀北魏招牌風區建公普及書法香江第一人

區建公像 (刊於1965年《香海千歲宴耆年錄》)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戰後不久的香港浴火重生,各行各業迅速復甦,街頭鬧市手書招牌林立。當中,較受各大商家和社團歡迎的,便是渾厚雄強的北魏字體。而在芸芸書家中,最積極傳播並掀起這種北魏書法招牌風的,相信非區建公莫屬了。即使在手書舊招牌「買少見少」的今天,要尋找建公「墨蹟」,仍然不是一件難事。

港島的「鏞記」、「祥興茶行」、「公和玻璃鏡器」、「區歐歐陽同宗會」、「紀安藥行」、「隆昌行」、「光昌行」及「文興大廈」,九龍的「聚興窗簾」、「德興隆燒臘家」、「新亞大樓」、「嘉文書局」及「榮記米行」,新界離島的「好到底麵家」、「錦江小學」,保良局的「乾坤正氣」(署名「區建邦」)和鯉魚門天后宮的「澤流海澨」,還有在全球約有近100間分店的「奇華餅家」等,均出自建公手筆。

然而,知道區建公其人其事的又有幾人?要找到他的詳盡生平資料更是難上加難,甚至連1995年出版的《香港藝術家》也把他「忽視」了。因此,平山人有必要也有責任加以搜集和整理,把一個相對較完整的「區建公」還原在世人面前。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普藝TalkArts|【平山探藝】首掀北魏招牌風區建公普及書法香江第一人

區建公《隸書對聯》(1944)

區建公,名維屏,字建邦,號建公、聽香樓主人,光緒丁亥(1886)七月初五生於新會潮連。父文洽公秀才出身,家境清貧,但建公四歲時便傳授其四書詩詞,而且對其管教甚嚴。建公自小受父兄熏陶,從蠅頭小楷到擘窠大字,都勤練不輟。12歲時由父兄集資延聘國學老師容宜璇、陳輯五專授經史及書法,又得隨盧湘父及陳子褒研究新學,15歲考入新會縣立師範學堂。據建公說:「舊道德新學問,由此而孕育更深。」

建公18歲時,為維持家計,先後任教於順德小學及開平潘氏學堂。1912年,轉往澳門創辦德華學校。1926年,定居香港。1927年,創建邦學校,一方面推進教育專業,另一方面私人教授書法。1930年,有感香港名書家雖多,卻少有廣泛授徒者,於是在皇后大道中213號二樓創辦建公書法學院教授書法,這在當時香港乃至海內外相信也是一個空前創舉。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普藝TalkArts|【平山探藝】首掀北魏招牌風區建公普及書法香江第一人

區建公《行書成扇》(1949)

1961年5月15日,《華僑日報》有一則報導,題為「港九學校多間,紛請名書法家區建公講書法」,可見建公推廣中國書法的理念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認同。建公演講書法的消息及「習字撮要」,也經常刊登於當時報紙上,可查到資料的受惠學校包括陶淑、麗澤、中華基督、仿林、端正、真光、香港仔官立、永康、培道、聖類斯、金文泰、華僑及漢文師範等,遍佈港九新界。

建公提倡寫字要做到「十正」,即是:頭正、身正、腰正、坐正、手正、觀正、紙正、筆正、硯正、心正。此外,建公認為九宮格橫直應各作一寸二分為宜,方便劃分及能使字發揮到神全氣足。關於永字八法,則在「側、勒、弩、趯、策、掠、啄、磔」外補充一個「轉角」法,如「同」及「回」字右方上角須用到。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普藝TalkArts|【平山探藝】首掀北魏招牌風區建公普及書法香江第一人

區建公《北魏書法對聯》

建公對每位學員均悉心栽培,有教無類,家境困難或學校推薦的更可免收學費。歷經40多年,建公書法學院人才輩出,如區襄甫、伍絜宜、張大家、徐虹磯、鄭棟材、胡熙、吳信雄、張約翰、劉鎮國、楊佳、靳杰強、王覺亮等,還有筆者曾專文介紹的謝孟甫,均有一定成就並將書藝發揚光大。

學院也定期舉行同學聯展,1961年3月17日《華僑日報》詳細報導了第八屆展覽盛況,「建公書法學院書法展覽」豎額由辛亥元老于右任所題,逾百單位致送花籃,開幕首日觀眾約達二千餘人之多,場面壯觀。建公個人展覧則約十年才舉行一次,有趣的是,1959年在聖約翰禮堂及1968年在大會堂低座舉行的個人書法展覧都稱為「第四屆」。據筆者推測,第一屆是1936年在台灣,有「丙子夏書展臺灣為嶺南第一人」印為證。其後一次是1949年在香港思豪酒店,容潄石及陳香伯分別撰文介紹。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普藝TalkArts|【平山探藝】首掀北魏招牌風區建公普及書法香江第一人

區建公《節臨周毛公鼎銘》

建公醫學,得自其外祖父劉宗仁所傳,並通過國民政府考試局考試獲頒中醫師證書。建公侍母至孝,奉命贈醫濟世,常為各社團會友及學校師生義診或作養生保健講座。另一方面,建公也熱心公益事業,發動及舉辦多次書畫賑災義展。又倡辦旅港潮連同鄉會並歷任理監事長,在其大力推動下,成功創建新會址及學校,造福鄉族同人及學子。

建公書法,正草隸篆無所不精,而且各極其妙。1962年,應港英政府邀請,為「香港郵票百週年(1862-1962)紀念」首日封及附送小冊子題字。鮮為人知的是,建公也善繪事,在澳門期間曾與高劍父摩研國畫之精髓,及後又得李壽庵之真傳。可惜,存世畫作甚少,筆者所知只有一幅1949年所作《秋林晚噪》,見於其弟子靳杰強所發表《有拖冇欠》文章附圖,畫風近李壽庵。靳氏在文中提到,區師不但不收他和師兄潘君學費,還在自己78歲生辰送他們墨寶,用他的話說:「老師對我們真好!」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普藝TalkArts|【平山探藝】首掀北魏招牌風區建公普及書法香江第一人

區建公《隸書》(1968)

1971年12月31日深夜,農曆11月15日子時,這位被譽為香港「招牌王」的區建公與世長辭了。就在他去世前一年,還大力提倡「長寫長壽」,並以84歲高齡應聯合國香港協會邀請,在香港大會堂作「書法與健康之關係」演講。寓港46年,建公所書招牌匾額難計其數,他以有形的妙筆扭寫出一個個無形的香江傳奇。

有人說,建公書法雖好,卻欠缺個人風貌。然而,正是這種不計個人名利得失,一心一意只為全面傳承和普及中國書法藝術的精神,以及對香港本土文化教育鞠躬盡瘁的付出,更令平山人無比敬佩並引以為榜樣。平山人此文,搜集和參考了大量資料並加以整理,相信是寫區建公目前最為詳盡的,也希望他生前門人或藝友能提供更多線索,以待日後完備。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普藝TalkArts|【平山探藝】首掀北魏招牌風區建公普及書法香江第一人

區建公《書法四屏》(1968)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普藝TalkArts|【平山探藝】首掀北魏招牌風區建公普及書法香江第一人

區建公個人書法展覧單張 (1959)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普藝TalkArts|【平山探藝】首掀北魏招牌風區建公普及書法香江第一人

區建公個人書法展覧請柬 (196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