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2022-05-25 14:46:02)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生命学/书法 || 吴悦石 | “澄怀观道”之我见




来源:兰亭书会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吴悦石,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艺委会主任;中国国史研究编修馆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吴悦石工作室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东方美术交流学会理事。

“澄怀观道”之我见

  中国画理应表白中国文化,理应发见中华人文精神,其独特之美是建立在传统文、史、哲、美,以及书法、文字、金石、碑版诸学之上的美,它不以科学和实证为支撑,它是以中国人的玄思、哲思和“与造物游”相一致相匹配的精神产品,为此,中国画的成熟体现了高度的虚灵的精神性和象形写意的意象美,有如道学的玄远,有如禅学的透辟,直指本来,又尽显天趣。但是,这一独特的美学创造,受到了科学化和物质化的实证主义思想的究诘与颠覆,于是,怪说谬论烽起,中国画陷入了崇尚科学写实再现的泥潭而无法自拔。由此而来的不再需要“含道映物”与“澄怀味象”说自然随之而来。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香雪海》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雨后竹趣》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硕果》

仔细想想,自宋元而来的中国画,其品质是日渐提高了呢?还是相反?自现代以来特别是不断学习西洋艺术以来,中国画的独特之美是增强了呢?还是消弱了呢?我们在其中可以玩味的东西是愈来愈多还是愈来愈少?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高台泉韵》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丰年红柿》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西山清兴》

而这些现象的症结无疑就在于国学文化理念的日益贫瘠和“道”人文精神的逾趋沦丧。中国画的内核已不复存在,则中国画的外壳与表皮也就如此而已了。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寒林卧雪图》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双鸭图》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高节》

六朝宗炳“栖丘饮壑,三十余年”,好山水,爱远游,归来将所见景物绘于壁上,卧以游之,谓“澄怀观道”。自赞其至美至乐之境,曰 “抚琴动操;令众山皆响”。自此“澄怀观道”便进入画家、诗人、禅境之中,以一种中华文明精妙地呈现在主客体交融升华中,达到最 高的审美境界。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松声琴韵》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蜘蛛》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向日葵》

其实在宗炳之前,老庄思想中非常明确地提出“常无欲以观其妙”和“惟道集虚”的思想。澄者,清也,静也,忘记尘世间的欲求,返本归真,深沉静默,荡涤心胸,即“静照忘本”。因此说澄怀首先要静默,所谓静后能思,思后能得,至于荡涤心胸则需在学养中陶冶磨炼、温养变化, 渐至佳境。人之修养不同,澄怀亦有深浅。因澄怀有深浅,观道亦有深浅。人之种种不同亦有种种不同之观道结果,不必强求一致,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至于“道”,我们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说,故学子求道毕生致力未必能得“道”,庄子说“惟道集虚”,是极为精准的解释。王维有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此诗既 有禅境,又有实境,从虚而入,见实而出,故而禅宗视“澄怀观道”为微妙至深禅境。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夔门天险》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坐禅》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福到眼前》

今日大家关心“澄怀观道”是学界思想之进步,远离喧闹,远离浮华。淘洗尘世中已沾染的尘滓,复现自然本真,则可以澄怀;既能澄怀,则离观道不远矣。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霜中菊开分外香》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古博雅集》

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悦石|“澄怀观道”之我见

《凤舞苍龙》

本文选自《荣宝斋》期刊2011年11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