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生命学/书法||华光瑞彩:明末禅宗墨迹首次高清全面呈现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生命学/书法
|| 华光瑞彩:明末禅宗墨迹首次高清全面呈现
来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1
华夏文明五千年,流光溢彩,与世界文化交相辉映,各诣其极。佛教耆宿大德,行笃而志坚,弘毅而任远,视生死犹如草芥,求大道顿忘身心。顺、康之间,东渡高僧见于载籍者六十余辈,其未见传记者,则不知又凡几也。若隐元隆琦、木庵性瑫、即非如一、悦山道宗、高泉性潡、独立性易、东皋心越诸尊宿,松鹤不老,花繁叶茂,如江河之水赴继不絶,信乎为宗门之光也。
隐元禅师于顺治十一年(一六五四)亲率门徒二十余人东渡扶桑,至十八年(一六六一)于京都创建黄檗山万福寺,拈唱祖道,丕振宗风,遂开扶桑黄檗一脉,与临济、曹洞并为日本禅宗三大流派也。
隐元隆琦禅师
师精儒学,善书画,诗文篆刻无不兼通,方其浮海东渡,所携明清名家笔翰颇巨。而其门徒善书画者亦众,尤著者木庵性瑫、即非如一,皆擅唐韵翰墨,融艺境于禅境,与隐元并有“黄檗三笔”之誉也。此派犹擅传真,画风写实,得波臣之妙法,兼西洋之意趣,于日本绘画史上独开一面。
隐元师以华夏之教为本,融汇和风,高瞻引领,于是“黄檗文化”遂集大成。其影响之巨,广及日本禅学、文学、艺术、印刷、建筑、茶道等类,为一时文化之圭臬向导。
二〇二二年是隐元禅师圆寂三百五十周年,亦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杭州永福寺十余年来,
汇集明末清初禅宗高僧墨迹三百有余。常铭前辈功德,誓宏华夏文化。今拈出一百九十余件佳构以供观瞻,施开无遮,利济有缘,此所以致无尽怀思于诸耆德也。一瓣心香,供养诸方。缅维黄檗,墨韵禅香。礼敬先贤之无我忘躯,祝祷中日及世界和平久长。
以上节选自《华光瑞彩——黄檗翰墨精粹》作者:释月真
2
隐元禅师及师友弟子的翰墨世界
费隐通容俗姓何,明朝万历二十一年生于福州福清,十四岁出家,号费隐,法名通容,自署径山。其书奔放刚健,大字尤其豪俊,随意所之,神采照人费隐有嗣法弟子六十四人,以隐元为首。
费隐通容草书
隐元隆琦,明万历二十年生,俗姓林,福建福清人。得法于费隐,为临济宗三十五世传人。在日本被尊为媲美唐代鉴真、宋代道隆的高僧。
他将中国新的学风思想、苍劲雄浑的书法风格介绍到日本,孕育了一枝中国书法史上的异卉——“黄檗书风”,呈现出一念圆明、朴直率真的风貌,在日本书法史上大放光芒且影响至今。
隐元隆琦草书
隐元有两名出色的弟子,木庵和即非,他们不但在佛学上能传衣钵,也是知名的书法家,师徒三人被誉为“黄檗三笔”,成为日本禅宗书法的楷模。
木庵性瑫,俗姓吴,福建泉州晋江人,万历三十九年生。黄檗宗的第二世祖。他的书法早年灵动绢秀,中年而厚实,到了晚年老到并率性,结体修长。其大字草书雄厚沉着,小字则秀逸从容,颇有董其昌的优雅流畅之韵。
木庵性瑫翰墨
即非如一俗姓林,福建福清人,万历四十四年生。其作轻清可爱,不落俗套。其楷书及行书结构严谨,中锋着力,得益于董其昌,且善用大笔粗墨,沉雄浑厚。草书则灵动飞扬,大气磅礴,笔笔精到。
“黄檗三笔”中,实以他的功力最深,天份最高。若据说当时求他作书的人甚多,不胜其烦,乃自碎笔砚。所以他的作品在坊间甚为罕见。
即非如一行书
明末东渡的学者和僧侣中有不少善书者,但只有独立是真正的书法家。
独立性易俗姓戴,原名鼎立,字则之,后改名签,字曼公,晚年自号荷锄人、天外一闲人、天闲老人等。万历二十四年生,浙江杭州人。其书功底深厚,行草篆隶皆能,尤精于草书,在王献之、僧怀素外,参以王宠的秀逸、
董其昌的疏澹。他的博学多才、亦僧亦儒,深深地吸引了日本的文化人,被认为是黄檗僧中书法的正宗。
独立性易翰墨
高泉性潡俗姓林,福建福清人,生于崇祯六年。十三岁出家,道号高泉,法讳性潡,黄檗第五代住持。其书法则属黄檗初期书风,颇受即非的影响,饶有逸气。
高泉性潡翰墨
悦山道宗俗姓孙,福建泉州晋江人,崇祯二年生。第七代黄檗住持。他的作品,多沿袭木庵的风格,笔势快速而多圆转,气象恢宏,运笔结字皆入妙。
对黄檗诸僧,后世有所谓“隐元之德,木庵之道,即非之禅,南源之诗,悦山之书,逸然之画,高泉之文”的赞语。
悦山道宗行书
东皋心越,浙江金华浦阳人,俗姓蒋,法名兴俦,字心越,别号东皋、越子等,生于明崇祯十二年。壮年后从曹洞宗高僧阔堂大文受法,驻锡杭州永福寺。
康熙十五年应日本长崎兴福寺住持澄一和尚之邀,东渡扶桑,大举法幢,被奉为祇园寺开山。其诗、书、画、印、琴无一不能,且都出类拔萃。有“日本近世篆刻法传授之始祖”和“日本篆刻之父”
“日本琴学之祖”之誉。
东皋心越书画篆刻作品
4
今年是隐元禅师圆寂三百五十周年,值此殊胜之际,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将首次系统梳理明末清初黄檗宗及诸高僧耆德的翰墨作品。
其中包括费隐通容、隐元隆琦、木庵性瑫、即非如一、悦山道宗、高泉性潡、独立性易,以及同时代的曹洞宗寿昌派开山祖东皋心越。
于三百多件作品中精心遴选出一百九十余件,集结出版,以飨读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