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013-05-18 10:37:44)
标签:
信息技术 |
分类: 教学论文 |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简言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样化。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可以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演示。”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们把粉笔和黑板作为演示工具,而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只用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来演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是远远满足不了教学需求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喜欢,主要是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的特点,它能够达到粉笔和黑板所不能达到的演示效果。总之,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可以实现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形式多样、高效快捷等教学功能。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是怎样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
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这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特别是小学生,因为他们年龄小,所以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上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也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以使学生较长时间的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并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数学王国”的教学情境,把复习题、例题和练习题按照由旧到新、由易到难的顺序设置在数学王国的一道道大门上,并“派”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人物把守大门。课始,先用多媒体播放画外音:“小朋友们,你们好!这里是美丽的数学王国,你们一定很想到数学王国里去游玩一番吧!那就赶快开动脑筋,回答对大门上的数学题,你喜欢的卡通朋友就会为你打开大门。如果你能够顺利通过所有的大门,最终见到国王的话,国王就会把王冠上的珍珠送给你,那时,你就是人人佩服的数学王子了。快点儿行动吧!国王正在王宫里等着你呢。”这个教学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学生们回答对一道大门上的题目后,这道大门就会打开,并出现一些新奇的画面作为奖励。完成最后一道大门上的题目后,画面上出现国王,此时,再次用多媒体播放画外音,对学生进行鼓励,并赠送礼物。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不减,因为他们每进入一道门,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心理促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后见到国王时,好胜心理更是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整节课下来,学生们没有疲劳感,反而觉得意犹未尽。我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教学效果,主要是因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如果只有粉笔和黑板,是不能为学生提供这么美好的视觉感受的。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练习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实践证明,练习的形式单一会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厌烦感,一旦产生这种心理,学生就不会自主地去学习,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下降。要想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想方设法使练习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是不行的,还是要依赖于多媒体信息技术。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口算、填空、判断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猴子分桃”的数学故事,并通过多媒体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数学故事中的数学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这种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给学生一种新奇的感觉,使学生在解决一道练习题后,还有解决下一道练习题的冲动,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
三、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合作探究的结果,实现解题方法的共享。
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共同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这种学习方式比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更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般是这样实施的,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范围的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在全班这个相对的大范围内进行再交流,而学生在汇报小组合作探究后获得的数学结论时,有时是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的,而有时则必须通过演示才能够达到共享的目的。这时候,多媒体信息技术又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例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我首先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先把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呢?然后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剪、拼等操作活动。各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有的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有的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还有的组把圆剪拼成近似梯形。各小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各小组的剪拼过程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从而达到共享的目的。展示完毕后,教师就此提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最便于公式的推导呢?”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并从课件演示中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而且它的长相当于原来圆周长的一半,它的宽相当于原来的圆的半径,所以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就可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了数学教学过程,有效地化枯燥为趣味、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不仅轻松了老师的教,而且愉快了学生的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比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努力将其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开创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