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一教学设计
(2019-12-17 16:17:12)【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大家好好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地方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小组讨论之后,把问题汇总一下告诉大家。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
2、组织交流,汇总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0?哪些算式的得数是1?哪些算式的得数是2?哪些算式的得数是3?哪些算式的得数是4?哪些算式的得数是5?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练习课要总结的主要内容了,同学们可要积极参与哟。
二、探究新知
1. 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加减法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觉得用什么方法能准确地进行列式计算呢?
学生可能会说:
看图画容易列式,看图数一数就能写出正确的得数。
图中的物体如果是两堆,算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计算;图中的物体如果画掉了一些,或者用虚线圈起来一些,就是用总数减去画掉的或圈起来的,用减法计算。
可以摆花片或者画图形帮助我们计算。
还可以数手指帮助我们计算加减法。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懂题意,看看要求我们算什么,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请打开教材第32页,看第3题,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这一阶段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是为今后学习6~10的加减法的计算打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意识,为逐步自我提高奠定基础。
2. 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
师:老师手里有一些卡片,上面写着我们学过的加减法算式,我们现在就以得数为准,挑出其中得数是0的算式。(把卡片贴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经过计算能选出0+0=0、1-1=0、2-2=0、3-3=0、4-4=0、5-5=0。
师:得数是1的算式呢?
学生经过计算就能顺利地按要求挑选出算式,这样就能把算式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其他问题的教学方法与上面类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为教材第33页第9题的解答做准备,降低解题难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知道了可以通过摆花片、画图形等方法解决问题,还以得数为准对我们学过的计算进行了梳理,很有条理,老师真高兴!相信有了刚才的总结归纳,我们再解决教材“练习一”的习题就轻而易举了,但别骄傲,只有细心才能都做对。
【板书设计】
5-3=2 0+0=0 0+1=1 0+2=2 0+3=3 1-1=0 1-0=1 1+1=2 1+2=3 1+3=4
2-2=0 2-1=1 3-1=2 4-1=3 2+2=4 3-3=0 3-2=1 4-2=2
5-2=3 5-1=4 4-4=0 4-3=1 5-3=2 5-5=0 5-4=1
4+0=4 0+5=5 1+4=5 2+3=5 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