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020-05-22 09:23:44)
分类: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奥尔夫音乐教

海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承担单位:海门市月亮湾幼儿园           主持人:王靖雯、彭天娇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与普通的音乐教学有所不同,它主要是以幼儿想象为主,没有固定的形式,常常含有即兴的部分。如今各所幼儿园的音乐课程大多数都是以教师教,幼儿跟唱这种单纯的形式展开,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有些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也不高。往往不能开发出幼儿的创造潜能。有些幼儿园在了解了一些奥尔夫音乐教学后,能够尝试改变教学方法,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音乐器材,但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没有广泛普及,在一些园本课程的音乐活动中很少运用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故我们提出本次课题,研究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奥尔夫音乐的教学实践。

二、研究的价值

《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美感”的体验和激发,对美的“表现和创造”既是基本价值又是核心价值。唱歌、律动、舞蹈,既是幼儿音乐素养培养的载体,又是实现幼儿人格发展的途径,对学前教育提倡的“全人” 发展、终身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通过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挖掘幼儿的内在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发展丰富的创造能力。

2)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逐步完善本园特色音乐教学模式。

3)有利于促进幼幼、师幼以及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氛围。

4)丰富及充实园本课程内容,加强创新,形成特色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园本化课程。

三、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幼儿园课程:

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并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综合性的、有益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这种活动是幼儿园施加教育影响的一种中介,以引导和促进幼儿朝着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方向发展。

课程游戏化: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使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即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生动、丰富、有趣,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满足他们的需要,使活动更加有效,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由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创造发展的音乐教育体系,是以节奏、音高等元素为出发点,用最简单的音乐素材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做游戏、讲故事、儿歌、拍手、唱歌等,重视音乐带来的感受与体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创造力等,使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从而热爱音乐。奥尔夫所倡导的“原本性音乐”(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卡尔·奥尔夫语),非常接近学前儿童的艺术感觉体验和艺术表现习惯,深受儿童和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欢迎。

课题的界定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研究”:在音乐教学中,以节奏、音高等元素为出发点,针对幼儿的心理特质,将音乐教育通过幼儿喜欢的游戏的方式展现,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迎合孩子天性,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自觉自愿、不知不觉地、快乐地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美,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突出音乐的即兴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强调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玩是人的天性,音乐是人的本能。课程以人的音乐本能为载体,以游戏的形式,强调综合性、多样性。通过课程游戏化与奥尔夫音乐的有效结合,突出在音乐游戏中感知、学习、成长的教育形式,,与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征相符,引导幼儿体验音乐的基本情绪和情感,顺应幼儿的本性,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交往能力、发散性思维及创造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四、理论支撑

1)结合课程游戏化精神,通过文献学习、网络资源等途径,帮助教师丰富与奥尔夫音乐相关的知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与发展需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奥尔夫音乐在教学法在幼儿园中的实施现状,收集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以幼儿身心发展为本,建立具有层次性的目标框架(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通过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意志品质、体能发展和社会交往五个维度来挖掘、筛选、整理优秀的教学活动内容,形成适合本园幼儿各年龄特点的、系统科学的活动内容。

4)根据本园幼儿的情况、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多样的形式进行音乐活动,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效果。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目标:

总目标:

通过课程游戏化背景,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的研究,根据原有的音乐教学理念和形式,创造出更适合幼儿的音乐教学方法,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达到幼儿作为音乐活动的主体,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幼儿的音乐本能发挥,扩大,强化,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合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具体目标:

1)通过“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研究”,了解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学,通过实践和案例,归纳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可以结合本土的一些资源,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特点实施合适的教学策略,帮助孩子建构知识,激发幼儿音乐表达能力和表现的能力,增强幼儿的韵律;

2)通过课题研究,了解目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教学领域的运用情况,共同探索出一个实施奥尔夫教学法的策略,明确接下来将如何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效地融入进幼儿艺术领域,丰富教师对奥尔夫音乐相关的知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3)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丰富及充实园本课程内容,加强创新,形成特色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园本化课程;

4)通过家园合作及实践,了解在亲子教育中运用音乐游戏的现状,根据不同家庭情况教师如何正确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奥尔夫音乐教学,促进亲子关系。

2.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我们设计了如下几个课题内容:

1)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的选择及表演形式研究;

2)奥尔夫音乐活动中道具选择及演奏:其中包括常见乐器、生活用品改造的乐器、废旧材料改造的乐器、农作物改造乐器的选择及演奏方法的研究;

3)奥尔夫亲子音乐游戏的开展策略,亲子关系转变过程的个案研究;

4)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设计和指导研究;

5)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奥尔夫音乐进入区域游戏的实践研究。

重点:

1)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奥尔夫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的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2)奥尔夫亲子音乐游戏的有效开展和策略研究。

六、研究途径

(一)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20.03-2020.06):

通过研讨确定研究方向,组建课题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搜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实施计划,邀请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力争立项;划分子课题,确立子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职责。

2)研究阶段(2020.06-2020.12):

继续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强化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精髓思想;根据课题方案进行实施,边实施边小结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定期进行子课题研讨活动,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第一手材料,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各子课题完成相关研究论文,申请中期成果鉴定,听取专家建议并做适当修改。

3)深化阶段(2020.12-2021.12):

进一步深化研究,从实践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及时整理、提炼研究成果,认真做好台帐的记录和资料的积累工作。汇编论文集和案例选,使课题研究进入新高潮。

4)总结阶段(2021.12-2022.03):

汇总研究资料,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召开现场会,请专家进行论证,申请结题。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奥尔夫音乐教育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相关文献、理论书籍,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精髓思想以及幼儿园音乐教育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的发展状况,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与数据分析,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周边幼儿园中实践运用情况,以直接获取有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用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研究中。

3)行动研究法

主要运用于子课题中,在实践中探索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奥尔夫音乐教学研究。

4)案例研究法

针对班级情况以及幼儿发展情况适时开展与奥尔夫音乐相关的活动,以便达成研究目标。

5)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将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课题组成员在线上及时交流研究动态,沟通信息、总结经验。

(三)研究的举措

1)结合课程游戏化精神,通过文献学习、网络资源等途径,帮助教师丰富与奥尔夫音乐相关的知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与发展需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奥尔夫音乐在教学法在幼儿园中的实施现状,收集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以幼儿身心发展为本,建立具有层次性的目标框架(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通过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意志品质、体能发展和社会交往五个维度来挖掘、筛选、整理优秀的教学活动内容,形成适合本园幼儿各年龄特点的、系统科学的活动内容。

4)根据本园幼儿的情况、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多样的形式进行音乐活动,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效果。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深入,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乃至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比越来越大,游戏在课程中的渗透也得到更多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教育部分中强调要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而起源于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融合多元性、适于开端的优秀的音乐教学法,自上世纪80年代由廖乃雄教授传入我国,对我国小幼阶段儿童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奥尔夫所倡导的“原本性音乐”(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卡尔·奥尔夫语),非常接近学前儿童的艺术感觉体验和艺术表现习惯,深受儿童和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欢迎。

教育在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应不断更新,更应结合实际在教学内容、方法及教学形式等方面做出完善与更新,为此我们确立了“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教师将更加明确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价值,旨在强调游戏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实践,充分激发和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幼儿艺术欣赏及艺术表达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丰富音乐活动形式,融合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深度挖掘游戏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艺术发展、全面发展。

2“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将其倡导的“原本性音乐”赋予更具体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教师们形成教学特色,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育素养。

八、可行性分析

1.严密有序的教育研讨环境

1)幼儿园的每个人积极参与课程的研究并组织成立科研小组,形成有脉络的科研网络。幼儿园制定严密规整的教科研制度,健全完善幼儿园的教科研组织进行分级管理。作为东洲幼儿园教育集团中的分园,紧随东洲幼儿园教研小组的学习脚步,充分利用本部的学习资源。

2)本课题研究已具备丰富的前期理论为实践做准备。分教研组完成音乐剧的编排与表演提升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素养研究,将实践与研究相结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积极发表论文并获奖。

2.条件的保障

(1)制度的保障。制定严密的课题管理条例,将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在科研小组中采取奖励机制,奖励科研成果,秉承人人参与的原则,推进教师队伍的发展,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2)技术的支持。聘请专家顾问参与幼儿园的课题研讨,提高研讨组成员的整体素质,指导课题的研究推进课题的发展。鼓励参加各级的培训活动与外出学习,建立完善的读书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科研小组成员的会议,交流科研所获成果,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制定计划。

3)时间的保障。每周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开展的讨论与准备,每月开展次课题组的研讨。教师将幼儿园的工作与课题的研究协调安排好时间与精力,幼儿园整体的发展目标与课题研究方向相协调:幼儿园课职务与课题研究人员相协调;幼儿园日常工作与计划研究工作相协调;力争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研讨共同取得发展和成果。

九、课题分工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所在年级

职务

课题组分工

王靖雯

中小学三级教师

小班

教师

主持、分配任务、论文、结题报告

彭天娇

中小学二级教师

小班

教师

主持、论文、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施黎艳

中小学二级教师

小班

教师

子课题论文、研究报告

陆  

中小学二级教师

中班

教师

子课题论文、子课题的方案

朱昱波

中小学三级教师

小班

教师

子课题论文、案例、随笔收集

施帅涛

中小学三级教师

中班

教师

子课题论文、教学活动展示

 

 

 

 

 

 

 

 

 

 

 

 

 

 

 

 

 

 

 

 

 

 

 

 

 

 

 

 

 

 

 

 

 

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u/32822695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