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老师说武夷茶:《“岩骨花香”一词出处略考》

标签:
武夷岩茶岩骨花香乾隆皇帝林馥泉岩韵 |
分类: 历史人文 |
今天我们形容武夷岩茶的香气与喉韵,有一个耳熟能详的经典词汇,叫作——“岩骨花香”。
但是,如果有稍微认真一点的人,再问下去——“这句话是谁说的呢?”被问者基本上的反应,清一色都是——搔首赧颜,张口结舌,答不上来。
今天,彻底给大家解析一下这句话的出处(民国林馥泉),和原始出处(清代乾隆皇帝)。
“岩骨花香”一词最早是出现在“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这句话中,出自民国时期武夷山著名茶学家林馥泉先生所著的《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对“岩韵”的形容。
林馥泉(1914—1982),原籍福建惠安,民国著名茶学家。1943年时任福建示范茶厂茶师,在武夷山研究武夷茶的栽培、制作、营销、文化等方面的工作;1945年以后移居台湾,对台湾茶业发展贡献巨大。
而“岩骨花香”
这四个字的最早原版,来自清高宗乾隆皇帝(1711—1799)写武夷岩茶的一句诗“就钟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骾”。
乾隆皇帝这句诗,今天武夷山地区做岩茶的茶农和商户,会背的也有不少人在。但能说得出这句话出自乾隆皇帝哪首诗、诗的名字和全诗内容的,恐怕就万里无一人了。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高产的诗人,乾隆皇帝一生作诗四万多首。虽然有很多相对平庸,但也偶有箴言宝句,流芳后世。
清代•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清夜迢迢星耿耿, 银檠明灭兰膏冷。
更深何物可浇书, 不用香醅用苦茗。
建城杂进土贡茶, 一一有味须自领。
就钟武夷品最佳, 气味清和兼骨鲠。
葵花玉夸旧标名, 接笋峰头发新颖。
灯前手擘小龙团, 磊落更觉光炯炯。
水递无劳待六一, 汲取阶前清渠井。
阿童火候不深谙, 自焚竹枝烹石鼎。
蟹眼鱼眼次第过, 松花欲作还有顷。
定州花瓷浸芳绿, 细缀慢饮心自省。
清香至味来天然, 咀啜回甘趣逾永。
坡翁品题七字工, 汲黯少憨宽饶猛。
凡事当知其本源,明其所以然。今天顺便在这里追典溯源,考证“岩骨花香”一词出处与源头,以享我茶友朋侪、诸生众仁棣共知之。
品岩茶,要品一盏神清气朗;知古意,要知一领胸襟浑然。
——菩提高树(2021年5月15日,于庐州西山松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