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胎儿娩出的那一刻起,宝宝和妈妈就是两个独立的人了,分娩是宝宝第一次和妈妈的脱离。随着宝宝的成长,断奶是宝宝第二次和妈妈的脱离。孩子终将会长大成人,但在孩子一步一步远离妈妈身边的时候,妈妈的分离焦虑该怎样处理呢?
妈妈分离焦虑最严重的阶段—入园阶段
分离焦虑原本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但是在孩子表现出分离焦虑的时候,如果你注意观察,孩子的身边一定还有一位同样有着分离焦虑的妈妈。你知道吗?坏情绪是会传染的,妈妈对宝宝依依不舍的心态,是造成宝宝害怕入园、入园焦虑的罪魁祸首,也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后在教室外久久徘徊,让孩子总是看到在屋外徘徊的家长,或是对孩子说“你要坚强,不要想爸爸妈妈”“想爸爸妈妈的时候也不要哭”这类煽情的话语。在家长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也会忍不住哭闹,家长更会和孩子一起哭。成人分离焦虑会加重幼儿的焦虑心理,使幼儿的分离焦虑期延长甚至会影响到集体幼儿的情绪变化。孩子从家庭走出来,第一次接触家人以外的集体就是幼儿园。入幼儿园对幼儿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幼儿成长中一个重要的历程。幼儿分离焦虑的产生与转变,幼儿能否比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尽快度过分离焦虑期,将为幼儿更好地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家长过分干涉、干扰或限制孩子的独立,使得孩子缺少独自面对外界环境的机会,将使孩子缺乏应付外界环境变化的心理承受力。有些家长对孩子在情感上过分关注,行动上过度保护,造成孩子对家长的强依赖性,这样的孩子在离开家长时会更加痛苦。
妈妈们在焦虑什么
• 孩子的交际圈变大了,我是不是不再是孩子心中的唯一。
• 家长因不熟悉幼儿入园后的生活而产生的不安心理。
• 社会上对幼儿意外伤害的报道而使家长产生的过分紧张和担心。
• 因对教师工作质量和幼儿园生活条件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担忧。
通过整理最近一些妈妈关于宝宝入园阶段的各种问题,我发现,导致妈妈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种心态,根据提问频次的高低,我将它以排行榜的形式呈现出来,妈妈们不妨对号入座。
1. 孩子在幼儿园里哭闹着想回家怎么办
每年秋季开学的时候,都能看到一些新入园的小朋友,在与家人分别时哭喊“我
要妈妈!”“我要回家!”除了那些适应性特别好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会哭的,只不过哭的方式不太一样—有的暗暗地流泪,有的哭着闹着要回家。孩子产生分离焦虑,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对陌生环境的不了解,孩子会萌发警惕感,并且用强烈的哭闹提醒周围的人注意和照顾自己。为了让孩子不哭,老师已经准备好了许多套不同的方法。比如,打电话
( 一般老师不会真的拨通,但每一个宝宝都深信不疑 ):
“喂,你是宝宝妈妈吗?宝宝想你了,你能来接他吗?哦,你说让宝宝先吃饭,你上完班就来吗?好的,宝宝说让你快一点。”当然,最终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的,是幼儿园里快乐的游戏活动。当孩子在游戏中露出笑脸的时候,他就真的接受幼儿园了。
2. 孩子在幼儿园尿裤子怎么办
孩子不敢举手和老师说“我想尿尿”,结果憋不住尿在了裤子上,穿着湿漉漉的裤子难受了一天。
妈妈们常常对孩子的生活感到担心。生活能力强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所以,在家里加强孩子生活能力的训练,可以减轻孩子在幼儿园因生活自理带来的不适反应,增加孩子的信心。老师当然会尽心照顾孩子的生活,这是幼儿园最基本的工作。如果宝宝上厕所有困难,妈妈可以给他准备几条换洗的裤子。担心孩子肚子饿的话,可以给孩子带一些小点心。有时候给全班小朋友每人准备一份,让孩子从小懂得和别人分享,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3. 孩子不讨老师喜欢怎么办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那么多,老师顾不过来,总是会有在墙角一个人默默坐着、看着的孩子。
老师一般都受过专业的训练,知道孩子有这样那样的个性特点。老师接触的孩子多,对于调皮、淘气、比较特殊的孩子,老师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如果家长对孩子入园这件事感到焦虑,总是拉着孩子的手舍不得分开的话,孩子受到家长情绪的影响,可能加剧入园焦虑的反应程度。这种时候,老师也会很无奈。
4. 孩子在幼儿园打架怎么办
孩子们经常会发生争抢玩具、相互推搡等激烈的行为,难免会受点小伤,妈妈就会心疼不已。
这样的担心还真不是多余的。孩子在家里的时候,有好几个大人看着,都有可能因为摔跤或者其他原因而受伤。幼儿园里有二三十个孩子,磕磕碰碰的确难免。但是,请相信,每个孩子都不会故意攻击其他人,也不会对别人心存敌意。因为孩子语言发展还不完善,在遇到争执的时候,可能会有孩子来不及说话,而着急地推开或者咬伤别人。这种事情,几乎在每个小年龄的班里都会发生。但孩子的力气小,所以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打架、争抢这也是孩子在探索怎样与同龄人交往的一个过程,在追逐打闹的游戏中,孩子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的利益,如何保护自己等社会规则。
5. 孩子会不会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幼儿园生活
有的宝宝都入园一个月了,还是每天会在大门外哭闹喊叫,不让妈妈离开。多数孩子在入园后的 1~2 周内就会适应新环境,约有 10%
的孩子会持续表现适应上的困难。如果可能,妈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孩子适应。比如第一周,孩子只来半天;第二周吃好午饭回家;第三周开始在幼儿园睡午觉,最后过渡到整日在幼儿园度过,给孩子心理上的缓冲。
面对自身焦虑,妈妈要这样做
• 和家人分享你的情绪和情感,从家人那里获得情感支持。
•
多和孩子聊一些幼儿园趣事,或孩子成长过程中开心的事情,分享孩子的喜悦,让孩子也让自己爱上幼儿园,爱上孩子的成长。
•
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关注自己喜欢的领域,充实自己,别让自己的心空落落。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过于担心。当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时,会感到忐忑不安,忍不住回头寻找孩子,看看他是否安全或者愉快。有些家长偷偷躲在幼儿园的角落观察孩子,这是在暗示孩子家长对他入园这件事不放心,这会加剧孩子的焦虑反应。孩子回家后,有的家长这样问:
“今天玩了什么?”“认识了哪个小朋友?”有的家长这样问: “哭了吗?” “有人打你吗?”
“老师骂你了吗?”前面的问题给孩子积极的暗示,而后面是消极的暗示。相信您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总有一天,孩子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也要学会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孩子在新环境中锻炼成长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