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这样做,减少电子屏对孩子的伤害

(2014-10-14 09:12:26)


电视、电脑、pad、手机是现代人最亲近的“朋友”,同时也给孩子们带去了很大的影响。简单梳理一下,就能列出电子屏的N宗罪:影响视力、降低专注力、阻碍语言发展、影响运动能力的发展、削弱孩子的创造力、引发孩子模仿性的行为问题等等。


但是,我依然不会说,请一定在孩子的世界里完全杜绝电子屏幕的出现,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孩子成长的年代。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设立规则,把握好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接触程度等。今天的文章,我结合静观育儿微信后台的常见问题,就孩子接触电子屏幕的相关问题聊一聊。

 

TiP

明日起,将开启国庆长假模式。育儿问题的微信答疑,将在国庆期间暂停。节后第一个工作日起恢复正常。但是节日期间,育儿文章分享不会断。

谢谢你一直以来的陪伴、支持和信任。祝节日愉快!

 

 

孩子多大可以看电视?没看过电视、没玩过手机的孩子会不会“落伍”?

 

“你好,我现在很困惑。我家男宝29个月,从小到大没看过电视,电脑也只是他要听歌,我给他放,然后显示器就关上,他只听歌。身边的人都说我这样把孩子都带傻了,没看过电视也没动过电脑。我俩平时就出去溜达,天不好,就在屋里我陪他玩玩具或者我看着他自己玩。我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啊?应不应该让他看电视啊?”

 

其实,问这个问题的不多,但是不问这个问题的,之所以让孩子接触电子屏,初衷倒有不少是类似的:希望孩子有更多见识,甚至寄希望于电子屏能有一些益智的成分。如果不,似乎就会OUT了。

 

其实,父母们不必怀疑自己让宝宝少接触电子产品的做法。关于孩子多大可以接触电子屏,我的看法是:一般而言,2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宜接触电子屏,包括看动画片。即使2岁以后允许接触,每天时间也不宜超过15分钟。3岁以后,最好不要超过每天半个小时。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以老鼠为研究对象,发现住在“丰富”刺激环境的老鼠的大脑皮层比住在“贫乏”刺激环境大百分之十一。而且之后将贫乏环境中的老鼠放在丰富环境中,它们也不会积极参与同伴玩耍,只会静静看着。丰富环境中的老鼠则表现得非常活跃,经验更丰富、大脑更发达。

 

心理学上所说的“丰富刺激”,是指能够调动孩子积极性、主动性的事物、环境,尤其指好的游戏、有陪伴和玩伴的环境、能够调动孩子五感的玩具和教具等。而电子产品带给孩子的,更多是单向的输入、贫乏的刺激、被动的牵引。所以也有数据显示,连续5天不接触电子屏,孩子的情商提高5%

 

所以,父母若能坚持给孩子做很多户外游戏,或者陪孩子玩各种动手动脑的游戏,就是很有效的陪伴。对孩子来说,这些活动才是有益身心发展的多元的、自然的、丰富的信息刺激。

 

 

老人看孩子,总是长时间让电视帮着“带孩子”?

 

“罗老师,我家是孩子奶奶带孩子,为了方便省力,孩子奶奶常常带着孩子看电视,一看就是一上午,一下午的。讲了也不听,说是没看没看。但孩子跟我讲起什么动画片都如数家珍的,人物情节什么都知道。我到底该怎么办!”

 

爷爷奶奶带孩子,由于精力体力有限,没办法总陪着孩子玩。于是可能老人就采用最简便的方法让孩子处在静止的状态中,那就是让TA看电视。这个时候孩子看似变得很专注,很乖,但事实上,长时间看电视对孩子注意力和思维力的伤害是很大的。就此我的建议是:

 

第一,肯定需要父母去跟老人做沟通(妈妈跟姥姥姥爷、爸爸跟爷爷奶奶做沟通),跟老人、孩子一起,明确一个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具体标准参照上一点里头有提及。并且最好将这个时间打散开来,比如上午看几分钟,下午看几分钟,不要让孩子一次看的时间太久。

 

第二,请为孩子和老人制作一个表格,表格上注明孩子一天看电视的时间点、时长,以及评分(以第一点商定结果为准)。孩子做到了表格里规定的,到点关电视,就请老人给孩子一个象征性奖励,比如画星星、一个亲亲抱抱、以及积累到多少可以得到某样玩具等。孩子若哭闹,请老人给以共情,坚持规则,并转移孩子注意力。

 

第三,请父母给孩子备一些他感兴趣的玩具、手工素材等。单独只有老人带孩子的时候,起码可以有其他选项供孩子探索。在孩子哭闹要看电视的时候,可以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何说服大一些的“电视儿童”控制自己?

 

曾有一位妈妈分享她如何帮助孩子解决看电视上瘾的难题,做法不错,适合着迷电子屏幕的大孩子:

 

孩子恬恬快五岁了,特别喜欢看动画片。每次看电视,都非常专注,一个接着一个,几乎到了着迷的程度。什么时间演什么,她了如指掌。而且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她都很着急,生怕误了看电视的时间。并且常常因为太着迷,整个人也坐得离电视越来越近。

 

我和爸爸都觉得这样不行。于是就开了一场家庭会议,决定每人每天只能看一个小时电视,周六日可以再加一个小时,时间自己选。她在五种动画片中选了两种。我和爸爸选了新闻报道。我们还规定,每看十分钟要休息一分钟,还专门准备了定时器。因为方法是共同讨论的,她接受的,所以执行起来也还比较顺利。唯有一个规则是后来修改的,就是每十分钟休息一分钟,改成了广告时间休息。恬恬渐渐形成了正常的作息规律,不再每天叫嚣着要看电视。我们的家庭氛围也轻松与快乐很多,有更多的时间彼此互动交流。

 

就这个小故事,我想说的是:

 

1、电视对于孩子的吸引是客观存在的。父母不要等到孩子沉迷其中才发觉事态严重。最好在孩子对屏幕的依恋不那么严重的时候,就想办法介入和解决问题。

 

2、孩子有自己的意愿和思维,是值得被尊重的。解决问题若靠父母用权威进行单一的命令和指令,批评和强迫,有时并不能达到效果。坐在一起共同讨论一个彼此都接受的方案,孩子更愿意主动遵守和执行。

 

3、父母的榜样力量和以身作则非常重要。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自己必须先做到。孩子很注重“公平”,TA会模仿你的行动,并从你的行动中看到坚持。

 

4、给孩子接触电子屏的过程中,请注意以下几点:

1)看电子屏幕时,室内应有一定的背景光或者较舒适的光线;长期的屏幕蓝光照射,很容易损伤孩子眼睛。

2)提醒孩子保持正确的姿势,以端坐为好,避免躺、卧、趴着去盯住电子屏幕,不仅妨碍孩子骨骼发育,也容易给孩子的眼部带去更多压力。

3)如果可以,请大人陪孩子一起玩、看电子屏,并多与孩子讨论其中的内容,以便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引导。比如一些孩子着迷、但是内容涉及暴力的动画片,父母就需要及时发现、对孩子进行引导,并为孩子进行内容筛选等。

 

5、多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读书、做手工、做有益的运动等,其实你去做了就会发现,相比较电子屏幕,父母的有效陪伴孩子更喜欢。



———————————————

以上内容来自静观育儿微信号“jingguanyuer”。


《静观育儿》是由罗静博士——中科院心理所博士,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委员,积木宝贝首席教育官,开心妈妈——主讲的国内首档科学育儿脱口秀节目,同名静观育儿微信号是对脱口秀节目的补充和拓展。

 

期望通过这两档自媒体育儿栏目,给为当下嘈杂的早教市场所困惑的广大父母们传播更多公益的、也更加科学成体系的早期教育知识。也希望你把我当成一个贴心的朋友。


现在回复“目录”二字,可以收看静观育儿百篇优质原创育儿文章目录。如果你有具体的育儿困惑,那么直接与我聊一聊。我会仔细听,并尽力帮到你。

 

回复 “第一讲”、“第二讲”……“第四十讲三”,便可获得已经在爱奇艺专区上线的前四十三讲的《静观育儿》脱口秀视频、音频及文字版内容。点击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可以直接收看静观育儿“第四十三讲”。


静观育儿,你贴心的育儿顾问!观察、观点、关爱!尽在静观育儿!

http://mmbiz.qpic.cn/mmbiz/ZVibtsKu0t3tpHJickA0PEly8XVBo96HI0rqYRWJVqN1icHk7zFu3Wa3HPEj9sjXbcAGs3l2vvHdkcqOhkAnBHE4Q/0

【版权声明】静观育儿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自静观育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