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你的感谢信

标签:
育儿 |
分类: 静观育儿 |
http://s3/mw690/003A0I3kgy6Ezis8LCO22&690
这是《静观育儿》的第五篇稿子。是专门写给你的,我亲爱的朋友。
今天,一位好友兴奋地告诉我,《静观育儿》脱口秀在爱奇艺专区的播放量,已经过10万了!
仅仅是第一讲,仅仅上线四天之后,能有这样的成绩,的确让我惊讶了。这10万的点击量,是我要写这封感谢信的出发点。
谢谢你们!谢谢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亲爱的你。谢谢正在努力做一个更加智慧的父母的你。
但我想要说的,还不止这些。
我清楚地知道,《静观育儿》还远远不够完美,我会更加努力。而《静观育儿》受到大家欢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科学的、有系统的育儿知识,在国内、在当下,是多么稀缺的资源!而我们的年轻父母们,又有着怎样强烈的期待与渴求!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让我觉得欣喜。我觉得,距离自己的梦想,似乎更近了一步。
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跟你讲讲,一个爱哭的女人的梦吧。
我一个亲戚家的弟弟,小时候很聪明,也很调皮。父母很忙,没时间管他。唯一管他的方式,就是在他出状况的时候狠狠地惩罚他。有一次,大夏天,他被罚跪在沥青的地上。等到父母让他站起来的时候,他已经起不来了,因为沥青化了,粘住了他的皮肤。最后,被硬生生扯掉一层皮,他才爬得起来。
后来由于大人粗心,他在一次发烧后,伤及大脑,智商受损,不能像一般人那样读书,只能在特殊学校里,做康复训练。那时候我还没开始读心理学,只是每次见到他,心里说不出的疼。后来,好歹算康复到了一定程度,他也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娶妻生子。
他结婚时,我哭了。
我哭的是他,也是我自己。
我有一个很优秀的父亲。小的时候,我父亲一直在外地学习。等我上小学,他好像才正式成为家里的一员。记忆里,他对我的要求很严。我曾经认为,我是怎么长大的他可能都不知道。他一直称呼我“儿子”,我认为这是他不接纳我的原因。
客观讲,我对父亲有一种远远的崇拜感。他的医术很好,中医功底深,为家乡人医治过很多疑难杂症,让我觉得神奇。除此,无他。我和我父亲一直不亲,并且一直对他想要把衣钵传承给我的意愿表示反抗。
人说,学习心理学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生好奇心特别重,一种是自己心理上有着某种问题或欠缺。而我就属后者。
早期“父亲”的大量缺席,造成了我生命的缺失。很长的时间里,我不知道该如何和他人,尤其是异性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也为此,我一直苦苦寻找心灵的平衡与自我的完整。
后来,读大学,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心理学。
在读临床心理学硕士的时候,我开始做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有一次,一个个案让我印象深刻。
这个孩子,他给我打电话,说:老师,我遇到问题了。
我问:什么问题?
他说:我总想打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我问:那你想打什么样的人?
他回答:年轻女性。
我告诉他:你最好还是找个男老师比较好。
他坚持说: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我想尝试去面对,请相信,我一定会控制我自己的。
于是,我答应了。
为了防止出现状况,我跟两位保安大哥提前约好,他们在门口等着,如果我在咨询室内按下了求救的电铃,他们就立刻进来。
一开始聊得很好。
他的妈妈很强势。经常打他爸爸。而爸爸是个很懦弱的男人,受了委屈后,他选择向这个家庭中最弱的那一个,也就是这个男孩的身上发泄。
这个男孩,就成为了这个家庭的牺牲品。
后来,爸爸实在受不了了,选择外遇。此举让这个家庭更加紧张起来。这个男孩每日里只听见妈妈的咒骂:天底下的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就是在这样惊恐、压抑的家庭环境中,他长大了,极具暴力倾向。
没有爸爸教过他,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个社会的规则是什么,更没有妈妈给过他温暖。长到一米八的大个子,他妈妈还是动不动就打。随手抄起什么就往他身上扔。
所以,这是一个没有学会爱的人。他的情感已经荒漠化,对所有人都是冷漠的表现。同时深藏在他内心的恐惧,又让他只能选择比自己更弱的年轻女人,作为发泄的出口。
那天,聊到后面,他情绪又开始激动。因为那个时候坐在他对面的我,还是一个女学生的样子。我没防着,他就一下子冲上来,一把抓住我的脖子,失去理智地喊:都是你们这些女人!都怪你们!
他的力气太大,我的手半天摸不着椅子上那个电铃。当时心想,完了,这回肯定要死了。慌乱中碰响了铃声,我被救了下来。
我吓出了一身冷汗。但那个男孩走后,我哭了。因为他是我当时为止见过的最可怜的一个孩子。
我给我的一位男同事说明了情况,请我的男同事去找这个男孩,继续为他做心理治疗。那之后,好长时间,走在校园里碰见了,我们还互相点头问好。一年后,他找到我,专门跟我道歉。
最后,在我去读博士之前,我的男同事告诉我,那个男孩,康复得不错。
之后做过很多类似咨询。那些出了问题的人,他们的问题几乎都能捣腾回他们的小时候。我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实都告诉我,在那些问题家庭里,生命真的太不被尊重了!那些新鲜的、脆弱的孩子们,太无辜了!
也正是那些真实的故事,让我更加坚定了走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条路。我梦想着,有一天,那些沉睡的父母们能够醒来。看看自己,我是怎样的父母;看看我们的孩子,他们到底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这是我走到今天的一个大概的心路历程。也是我创办《静观育儿》脱口秀栏目的初衷。一方面希望能够为早期家庭教育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做父母”这件事儿,更加容易。另一方面,期待能为心理学在中国的普及献一份力量,传播更加系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科普知识,以及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心得。
如今心理学在国内发展势头挺好。现在的新父母,对教育更审慎,要求更高,也更能接受新观念,愿意寻求自我的成长。有你们这样的父母们,不仅仅是我们教育从业者的幸运,更是孩子们的幸运!
如我之前说的,育儿,是场自我修炼的心路旅程。不那么容易,不过,我们一起走。
最后,再次附上《静观育儿》的使用指南。
1、如果你还未关注我,那么请添加我的微信号“jingguanyuer”
2、如果你读完我的文章,觉得有价值,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具体操作方法是:点击右上角“…”,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朋友”
3、如果你有具体的育儿困惑,那么直接与我聊一聊。我会仔细听,并尽力帮到你。
4、如果你想看《静观育儿》第一讲的详细内容,回复“第一讲”三个字即可。
————————————————
《静观育儿》将会给您带去什么?
如果您是一位大多数父母一样“未经培训就上岗”的粑粑麻麻,那么,我们这里将会有系统的育儿知识,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纲,通俗易懂地为您做早期教育的科普!
如果您正在为育儿感到困惑,那么,我们提供一对一的咨询答疑,由罗静博士亲自为您打造私家育儿方案!
罗静博士是谁?
国内首档科学育儿脱口秀《静观育儿》的主讲人,中科院心理所博士,积木宝贝首席教育官,更是一位妈妈。面对当下嘈杂的早教市场和家长的困惑,特录制了这档早期教育的自媒体栏目,以期向广大父母传播更多公益的、也更加科学成体系的早期教育知识。
著有图书《爱,从懂孩子开始》。
观察、观点、关爱!尽在静观育儿!
【声明】本公众账号所有内容均为原创,任何媒体使用,请与我联系。未经授权刊登本账号文章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