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2018-09-19 10:40:16)
标签:

教学

课改

        长期以来,人们总希望有一个教学的框架或者模式,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尽管提出框架或者模式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前人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努力,新教育实验仍然认为有重新梳理与研究的必要,因为,这往往是课堂教学研究的起点。我们希望,新教育有效教学的框架,首先可以视为我们的一个理解课堂的工具。

        在研究中,新教育有效课堂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框架最简表达式:

        上述的这个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才能细化深化。以下是对上表的简单解说:

        教学目标。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在具体操作上将目标分为层次井然的A类(基础性、阶梯性目标)、B类(核心目标)和C类(附着性、拓展性目标),则是为了让授课教师更清晰地把握课堂的方向与任务,不笼而统之地将宽泛的教育目的袭用作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一区分,从某种意义上,既是为了突出B类目标,即核心知识,又是为了让与文本及教学过程相关思想、情感类目标,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既不否定这一类目标,又不冲淡知识、能力教学。

        预习作业。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中,预习成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预习作业,也就不再只是体现A类教学目标的铺垫性工作,而应该是同时涉及B类目标和C类目标的对知识的完整的学习。也就是说,通过预习作业,通过定向的预习,学生要完成对学习材料的全面的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当他走进课堂的时候,是一个已经完成独立学习的个体,而课堂,也就不再从零开始——这种从零起步开始的弊端显而易见,这就是学习速度快的同学甩下速度慢的同学的主要原因,而他们的学习掩盖了相当部分同学来不及独立学习这一事实;或者为照顾速度慢的同学完成独立学习,课堂不得不一再停顿,从而让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效率低下,得不到真正发挥。而完备的预习,也就是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速度及特点,完成独立学习。因为预习的改进,课堂教学也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起点,那种教师掌握着真理,学生没能掌握足够信息,于是只能被动聆听与接受的局面就将被完全打破。在这个意义上说,预习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是学生构建新知的过程。

        教学板块及个体学生学习清单。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中,在小学阶段,这个个体学生的学习清单出现在备课纸的右手栏上;在中学阶段,这个个体学生的学习清单出现在备课纸的左手栏上。这意味着在小学阶段,教师直接组织教学,带领学生展开教学活动仍然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行为,而随着年级递增,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强,个体学生的学习就越有可能自主实现,也越有必要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交流。

        而在教学板块部分,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又要求课堂能够清晰地划定为若干板块,并在每一大板块及核心部分的不同小板块叙述后,注上本板块的要解决的目标序号及可能所需时间。在此部分一定要从教学板块的角度来叙述,不能只是重复教材及解读,而应该清晰地写出教学组织的策略及过程。很显然,效率是这一部分的关键词,在讲究必要的节奏、方式的灵活多样的基础上,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都不被老师随意的、漫不经心的讲解所取代,而是明确地指向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这就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不近人情”的规定。

        很显然,左右手栏是相互关联的,从学习的本质来讲,教学板块栏,是服务于个体学生学习清单栏的,而从课堂教学作为一个集体活动的角度来讲,教学板块栏又是课堂上的主要线路。事实上,它们是同一个流程的两个侧面。理解了这一点,那么任何形式的书写都将能够体现教学的本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