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媛+论文《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导入方法》
(2021-01-27 11:39:29)
论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导入方法》
四清小学
孙媛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导入方法
【摘 要】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如何热爱生活,如何学会做人。小学教育处于整个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制;策略
教学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学习或工作,长时间过多地采用某种单调呆板的模式,就容易让人产生疲劳。学生的学习常处于程式化的状态,就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领悟知识,进入自己的“角色”,这种学习状态其效率势必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讲究课前导入艺术,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活起来,达到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道德与法治课导入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差异、教材的内容特点和类型,结合所教学生实际,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等原则,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产生一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曾做过以下尝试。
一、利用时事新闻报道导入新课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本身就和时事政治密切相关,如果课堂教学离开了时事政治,单纯的去上思想品德课,那也就失去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了,也就失去了说服了,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我结合教材内容,利用新闻报道导入新课。
如:在讲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一框题时,我讲述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让学生感受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为我们的祖先而自豪。我又选用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实现首次月背软着陆”这一时事导入,用视频放映说明我国科技领域成果显著。适时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核心和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这样学生对我国科技的了解就不仅限于书本上的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他们对科技发展的兴趣
二、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
如:在讲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一框题时,我讲述了我国古老而优美的汉字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让学生感受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的文化而骄傲。我又用山水田日月等象形文字导入,用视频放映说明我们的祖先如何根据山川水形创造了文字。适时指出,当今我们的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他使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使我们的历史没有中断,是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这样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知就不仅限于书本上的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热情。
三、利用案例导入新课
案例讨论及理论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其中案例讨论是对问题的深入思考,理论导入可以对知识准确理解。通过第一阶段案例的有效呈现,学生得知案情及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可带着极大的兴趣进入讨论阶段。讨论的形式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种形式。
小组讨论适合涉及问题较复杂、分歧较大或热点问题,小组讨论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在小组间巡回倾听他们的讨论,或回答学生的一些询问,或指点一些关键的问题,在引导各组讨论的同时把握学生思维动向,小组讨论后各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这种方法能使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广泛讨论或辩论,提出不同的观点。全班讨论适合问题比较简单或单一的案例,在案例呈现给学生之后直接进行全班讨论。
教师运用这种讨论方法应注意两点:(1)案例的导入能够激起全体学生参与讨论的欲望;(2)教师要快速发现并让代表不同意见的学生在全班发言。全班讨论既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能节省时间,真正重视的不是案例的结论,而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
如:在讲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课余生活助我成长》一框题时,我讲述了我们学校开展的书法,美术,音乐,体育,科技等社团活动,是我们校内课余生活的组成部分,而和家人一起去旅游,购物,做家务,是我们校外课余生活的组成部分。适时指出,当这些活动能激发我们的求知欲望,磨砺意志,开发潜能,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就不仅限于课本上的了,激发了他们热爱学习的兴趣,热爱生活的激情。
(一)导入的题材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导入方法要简明扼要。尽可能用少量的語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吸引入胜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启发性
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因此设计导入,应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实际出发,运用教材内容的重要之处,采用揭示矛盾、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从生疑、质疑入手,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三)导语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导语科学与否,要看它是否能引起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探求欲,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导入语言的设计上讲究科学性、生动性、和幽默性,使新课一开始就能够扣紧学生的心弦。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就应该花一番功夫,精心地设计好导入的环节。精练的导入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的火花,能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它能激起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是师生心灵沟通的座桥梁。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去体验课前导入的魅力吧!
总之,小学学生依然具有纯真质朴、活泼好动的天性,他们快乐的感受,应该成为道德与法治的快乐教学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小学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聚精会神,进入最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为小学生创设快乐的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的境界。
参考文献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的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