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把黑芝麻
一把黑芝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11
  • 关注人气: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丁云+论文《浅谈音乐导入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作用》

(2020-11-30 15:55:01)

          浅谈音乐导入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作用

                张丁云

赞可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课堂导入方法设计得是否新颖别致,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在于教师自身素质和倒入语言的艺术性。

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好的课堂导入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音乐导入法则是一个新颖的,独特的,能将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瞬间调动起来的一种好的方法。 本文浅谈音乐导入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作用。 

一.选择音乐导入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对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并非仅仅从浅层次责任感产生,而是内心课本知识和生活知识深层次向往里产生的。尤其对于学生来说,感性思维依然占主导地位。一旦兴趣来了,学习的动力也就足了。

 例如: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的第一课时《辽阔的国土》,可选用歌曲《大中国》。这首歌的歌调高畅,旋律明快,瞬时可以吸引学生,也可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学什么。这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可选用歌曲《小苹果的地理版》。这首歌不仅节奏明快,歌词也很贴切。

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音乐的魔力,是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很多歌曲,其歌词往往是现实的写照,深究其创作背景,更发现很多真实信息,让我们开阔视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音乐导入法的作用之一。

二、选择音乐导入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和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获得结论的学习方法。

创新的动力来源于疑问。用歌曲将学生的疑问引入到课堂,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了解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让学生读懂课本知识。更能让学生领会课本知识后的更深的情感表达。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我选用的是歌曲《生僻字》。这首歌已经问世就被广泛传唱,尤其是学生之间。我趁热打铁,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就选用这首歌。歌曲刚放出前奏,学生一下就听出了这是那首歌。我趁机问:“知道这首歌是什么吗?”学生众口同声地回答:“《生僻字》!”我接着问:“听完这首歌之后,请大家回答我一个问题——今天我们讲哪方面的知识?”

播放歌曲时,多数学生跟着歌曲一起唱。全班气氛高涨。歌曲播放完后,我问:“谁能回答刚才的问题?”全班学生再次众口同声地回答:“我国的文字。”我当时为全班学生鼓掌。

讲课过程中,我特意留意了学生们的表情,每个学生的表情都是认真专心模样。这节课后,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试探,问:“还想不想再听一遍歌曲?”学生们再次众口同声地回答:“想。”

整堂课在音乐中开始,在音乐中结束。整堂课学生音乐的感染下学到新知,并轻松愉悦的进行讨论。整堂课教学过程顺利,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地对问题探究能力。这就是音乐导入法的作用之二。

三、选择音乐导入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运用音

乐导入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广度能力。

思维的广度指思路宽广,要求孩子的知识有一定积累,遇到问

题善于联想,基础知识是思维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才能使思维之本固,叶茂,花繁,果硕。

  音乐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同,从而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对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广度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我选用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这首歌。歌词:“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赛罗罗赛罗罗赛罗罗赛罗罗赛罗罗赛罗罗赛罗罗赛罗罗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支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歌曲在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鲜花”的基础上,又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兄弟姐妹”,并且还唤发出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这首歌正符合本课的标题《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

   通过歌词,我顺理成章地提出了几个问题:“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分布特点?班里有没有少数民族同学?平时我们应该怎么样相处?你到了少数民族区域,是否应该遵守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些问题,不仅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少数民族的特点,更让学生懂得我国的各个民族都是平等的,都应互相尊重彼此的风俗。本节课在教学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扩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由此可见,音乐导入法对于学生获得课本知识的形象思维时,又扩展了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广度能力。同时,通过音乐所营造的情境和氛围,有助于学生性情的陶冶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这是音乐导入法的作用之三。

  四、选择音乐导入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感染学生的情绪,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七子之歌》,《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黄河颂》、《五星红旗》、《天路》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像一把钥匙,打开学生的心扉,以歌叙事,曲动心,以情感人。在贴合课本知识的同时又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音乐欣赏的愉悦中启动思维、激发内心情感,产生共鸣。这些音乐作品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有利于教师适时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也是音乐导入法的作用之四。 

  总之,适当的应用音乐导入法对于打造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选取适当的音乐,值得一线教师的探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