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为王?难怪你做不好特肥

标签:
农业农资农资培训培训学院动态 |
特肥市场发展了近十年,从蓝海走向了红海,进入全民特肥时代,单靠产品已无法称王。做特肥,想突围,除了产品之外,更要做好技术与服务,立足点在两个方案。
全场景营养方案
特肥应用的第一个方案叫全场景营养方案,这里面有的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功能;有的是提高作物的抗性以满足持续种植需求,其中包括不利的气候条件和生理病虫害因素。这是两个都需要考虑的目标,而该方案最重要的是:产品、技术、人。
如果站在微观的视角来看会更加直白,比如成功示范田的三个要素:相匹配的产品、本阶段综合服务的技术、执行技术的人。种植户所面对的特肥应用场景,是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完成特定目标。因此,产品功效和用户的应用诉求的匹配度尤为重要,必须对症下药。

特肥应用的技术要求方面:选择底施、喷施还是滴灌?施用浓度是多少?完成阶段性营养供给或解除当前胁迫的目标,需要哪几种肥料搭配使用?此时此刻的技术和产品就成了一个的大套餐,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说特肥最好不是产品,因为特肥早已不是产品为王的时代!
有的企业老板说自己找到了国内最好的特肥产品,一些刚刚跨界进入农资圈的厂家紧紧攥着专利如珍宝一般。这都是常见的认知误区 “只要买到一项专利成果,产品应该就不愁销售了”。如果你还认为单一的产品是特肥的核心竞争力,那就大错特错!特肥不是产品为王,而是产品与技术服务的叠加。没有一种农资产品在零售端不能替代,也不存在独一无二的特肥产品,所谓企业核心产品的学术专利更不等于市场成交。或许在医药行业上市一款大病的特效药,营销和服务就都不存在了,只需排队开药就行,但特肥行业不可行。
最后就是找对执行技术的人,只有这三个要素都匹配了,才能产生应用场景并达到预期目标,才能做出有效果、用户认可、经销商能看得见的特肥产品,以及所解决特殊问题后的现场反应。
渠道营销利益获取方案
当产品、服务、场景都有了,再进行特肥营销推广的时候,是不是策划出多款产品,然后实行价格差异化战略,就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并持续营销呢?这不单单在特肥企业,很多大肥企业的一贯思维都是:一张价格表分成硫基、氯基两部分,然后拿着价格表去成交客户,客户是很难接受的,或者说看不懂。区分硫氯基的展现方式,其背后还是价格逻辑,因为它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标定价格。但是特肥价格没有标准,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端价格区间很大,同时在应用端的价格区间更大,所以特肥展示在用户顾客面前,是绝对的营销利益获得方案。
告诉顾客和用户特肥怎样销售,如何计算和展示收益。需要看价格表、政策、订单、展示、市场份额、激励机制,实际看似大肥企业也都有这些,但意义不同。

同样是价格表,大肥是营养含量和价格挂钩,以重量为单位计价;特肥是这一套底肥里可能包含一袋复合肥、两袋有机肥、一袋微量元素、一袋腐殖酸等等,大方案小套餐打包在一亩地里,以面积为单位计价。特肥行业展出来的价格表是方案,它和政策一样是按套餐形式来优惠或搭赠。比如最早做棉花八次滴灌水的新疆经销商,其中有两次是出苗水,他以盐碱地的中等肥力方案,正常土壤的低肥力方案、风害苗的方案等等做出四五个方案供客户选择,业务非常成功。
特肥的订单方案、展示方式不一样,市场份额也是根据具体的土地面积、施肥次数、重复种植来计算,因而在激励方式上也和大肥按同比增长率的计算方式不一样。所以,尽管评估要素相同,一旦设计和展示方式有差异,对经销商的说服能力自然也就不一样,经销商也能看明白这张表的应用方法和收益模式。
农资培训找春沣
“ 没有一种农资产品在零售端不能替代,单一的产品不是特肥的竞争力!只有匹配好特肥应用的两个方案,才能在首次拜访时让客户认可你是特肥企业。”
一沣小课 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