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or高薪挖人?高明的老板不做选择题

标签:
农业农资农资培训培训学院动态 |
不会培养人,生意做不长;不会借外力,生意做不大。面对人才培养和储备的问题,大多数企业都在内招和外聘两条道上反复横跳。内部培养,周期长,投入大,还担心没效果;高薪挖人,担心水土不服,留不住。很多企业为此陷入了纠结的境地。俗话说:小朋友才做选择题,成熟的企业全都要,怎么要?却是个大学问。
内部人才培养靠机制
一、重新认识“机制”
很多企业都在讲机制,却连它的概念都没弄明白。机制不是对个人的赏罚条例,而是协调组织内各要素结构的分配关系。
讲一个帮助大家理解机制的典型案例:有一天,妈妈买了一个蛋糕放在房间里,然后就去厨房去做饭了。结果两个孩子为了这个蛋糕而吵起来:哥哥凭借自己年龄大两岁,饭量更大,就要求分得更大块的蛋糕。那弟弟肯定就不服气嘛,他认为自己年龄小,哥哥更应该让着弟弟,所以自己要大块。
就这两人相持不下的时候,妈妈拿了一把刀从厨房走进来,她把切蛋糕的权力给哥哥,把优先选择蛋糕的权力给弟弟。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妈妈回厨房后,两个兄弟也不吵了。哥哥拿着刀的手都是抖的,为什么?因为他如果切得不均匀,那小块的就一定是他的。弟弟眼睛就瞪得圆圆的,所有注意力都在蛋糕上,只要看哪一块大一点,他就选哪块。

二、两大主导机制
机制一
人才培养
继任机制
培养继任者在企业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家熟知历史的就会知道,古代皇帝选择的太子被称为“国本”,国本不定,天下不安,将其投射到企业中也是一样的。开车的朋友都知道车需要携带备用轮胎,如果你在开车的时候没带备胎,出远门会不会心里很慌?
现在很多企业都有一个规定:你的职位晋升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培养出了继任者。没有培养继任者的干部无法晋升,而且培养继任者更重要的原则是:两内一外和一远一近。
两内一外,就是指在企业的研发、生产、质管、财务、人资等对内服务的部门要挑选两个继任者,再在采购、销售、市场等对外部门里挑选一个继任者。
一远一近,假设你是70年代的人,那么就要培养一个80年代和一个90年代的继任者。
所以说培养继任者不是随便选两三个人就行了,两内一外、一远一进才是真正的继任机制。
机制二
人才培训
导师机制
导师是促进新老员工更好地融合的重要角色,是打造优质人才生态圈的关键节点,每个新员工都必须有导师。虽然很多国有企业都在坚持实行师徒制,但是在人才管理4.0阶段,导师机制和原来的师徒机制大相径庭。
师徒是什么?是你进入这个车间,最开始教你做事的那个人,他是你拜的一个师傅,然后你这一辈子都是他的徒弟。
我们现在讲的导师是什么?公司要给这个学员工安排一个导师,但是这个导师不能是同部门的直接或间接的上级,他们彼此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
每一个新员工必须要有一个来自其他部门的导师,如果企业能够坚持做这件事情,那么打造出一个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将指日可待。因为它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有很多企业表面上管理得仅仅有条,但真实情况是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互相扯皮、本位主义。这种开放的导师机制可以帮助企业促进新老融合,更重要的是可以打破部门的壁垒。
外部引进人才靠联盟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上游和下游,这是企业在商业的价值链上的最强关系链。而且在你的上游和下游里面,其实都有你最需要的人才,但是很多老板顾虑的点是:去供应商和客户挖人,别人不得跟我急,公司的生意还做不做了?其实,你可以做一件事:合作和外包。
合作和外包是人才的新生态!你要建立一个外部人才的生态链,完全可以和上下游合作一个项目或者建立一个公司,把不同的人才放在一起,互相融合、交流、置换。很多人认为合作标志就是入股,投入多少钱,就分得相应的红利,但实际上并不是。

真正的商业合作,不仅仅是资本层面的合作,更重要的是人才的联盟。你有我需要的人才,我也有你需要的人才,然后我们结成一个人才生态的联盟。这个联盟会让我们在整条产业链和价值链里面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所以一个企业外部的人才生态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部分企业可能就想着怎么去挖人,没有想过真正的合作和外包。农资培训找春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