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肥之伤:需求就在那里,可惜你看不见!

标签:
农业农资农资培训培训学院动态 |
领导要求四位业务员在和尚庙里卖出自家的梳子。
第一位业务员认为和尚没头发,主动放弃;第二位卖出去了几把,他告诉和尚没事梳梳头皮可以活络血脉;第三位卖出去几十把,说香客磕完头烧完香可以梳梳头,下次还会来;最后一位把梳子卖到供不应求。他建议在梳子上刻上"积善梳",有积德行善之意,用作给香客的赠礼,可以保证庙里香火绵延不断。需求总是在看不见的地方。谁能率先改变思维,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将自身的产品植入到客户的营销当中,就能拔得头筹、完成交易。

需求
隐藏在客户的烦恼中
假如现在你面前,有复合肥盈利型,种、药盈利型,基础肥料盈利型等几位经销商客户,你打算怎么与其合作、植入你的特肥产品?
实践出真理。
以云南省农为例,这家企业主要是靠基础肥料盈利,尿素是最主要的盈利板块。要怎么实现业务合作、产品植入?

首先,改变思维。
做基础肥料发家的客户,即使他们的仓库里没有一包特肥,但可能对卖特肥很有兴趣;而且,他们关注的可能不是产品价格。
其次,挖掘客户需求,而需求大多在烦恼中。
这家老总说,我也想卖菌肥,但底下业务员不会卖,流通商大多不知道怎么用,到最后怕一吨也卖不出去,都变成库存了。
虽然一开始做特肥的体量会比较小,但他依然想试试转型。
最后,怎么将特肥产品植入这家公司的业务板块?
第一点,开门见山亮品牌。他认可的是企业在某个品类领域的核心技术,如海藻酸、腐殖酸等;看到特肥厂家的品牌保证,他才会优先考虑你、再选择你。
第二点,提供应用方案。你要去教他的业务员怎么去卖特肥,怎么把双方的产品做成套餐一起卖。
第三点,完善他们的组织和机制。卖特肥和卖复合肥、卖尿素是不一样的,能卖5000吨的大肥业务员,不一定能卖好50吨液体肥。
卖不好怎么办?在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给出较为细节的建议,如组建特肥营销团队、设置板块的负责人等。
这样一来,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就有了对话的人,业务落地的速度就会很快。
开发基础肥料盈利型的客户,牢记植入的三个关键词:核心技术、应用方案以及组织机制。
这些客户有很好的的基础条件,如资金、客户群体、业务网络等,一旦达成共识,成交量将火山式爆发;你要做的,就是植入产品。
先转变营销思维,再挖掘客户需求,最后植入产品,是开发特肥客户的“三步走”战略。

示范
展示特肥效果的最佳方式
惠多利陕西分公司,是一家复合肥盈利型企业。如果想把它发展成合作伙伴,具体应该如何做?
“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转变营销思维。
以前的营销模式,是“讲给农民听、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现在,我们要“讲给伙伴听、带着伙伴干、做给伙伴看”。
即先培训对方业务员团队,然后在种植现场开展操作示范。不但要教,还要带着干。
第二步,挖掘客户需求。
近几年,以陕西的梅县、周县为代表的猕猴桃黄化问题愈发严重,波及区域不断扩大,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季节性问题。
解决猕猴桃黄化的问题,就是第三步——植入产品、展示特肥效果的绝佳机会。
以作物为导向,做好痛点解决方案。在猕猴桃黄化严重的区域,圈出一个示范区来展现特肥的效果。

要注意,开发这类区域客户时,“三步走”战略可以同时进行:
培训时,指明该区域作物面临的具体问题;亲身示范时,结合对应的特肥产品进行作物生长记录以及对照的实战种植。
如在培训期间,重点做好相关产品的营销话术的指导;要求对方的业务团队亲临种植现场,将学到的话术、施用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
同时,以两个月为周期,要求他们做好阶段性效果的记录,以及确定回访农户的频率等。坚持一个周期,客户的业务团队就能掌握特肥的营销技巧了。
作物导向、话术培训、示范引领,这三件事用白话来说,就是:产品卖给谁、怎么卖、怎么用,这也是复合肥经销商最关注的成交点。
其实,复合肥经销商是有心做特肥的。他们希望自己的业务员除了用行情盈利外,还要会以服务来盈利,而特肥正是以服务来盈利的又一增长点。
农资培训找春沣,现在客户的特肥意识有了,作物需求也有了,照着“三步走”战略来做,合作就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