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建议

标签:
教育 |
统编《道德与法治》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建议
导
2018年春季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教材网络培训讲义精要。
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建议
依据课程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与“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的要求而编写。主要通过选择健康的游戏玩、了解传统游戏的玩法、创造性地改进游戏的玩法以及安全地玩游戏等内容引导学生更文明、更健康、更有创意、更安全地玩游戏,促使他们在游戏生活中获得成长。
一、单元整体把握建议
1. 玩中学,学中玩
游戏是活动类的德育载体,天然承载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首先,教师要关注游戏活动中的儿童实践的知行诉求。
儿童在游戏中的状态是最自由、最积极、最投入的,一旦进入游戏活动,便会心甘情愿地全身心投入当下活动并严格遵守活动规则。在身心与游戏活动水乳交融的过程中,儿童会在其中展现与发展道德情感、道德判断以及道德行动。
其次,教师要激活游戏活动中的儿童潜在的道德因子。
游戏活动极富规则性、交往性、情感性和创造性,游戏的规则性可以锻炼儿童宽容、合作、理解、对话、规则意识等品质;游戏的交往性可以锻炼儿童克己、诚实、合作、独立、尊重等品质;游戏的情感性可以让儿童获得幽默感、快乐感以及坚韧、细腻、豁达等情感特质;游戏的创造性可以让儿童学会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
2. 教学课序的调整
这一单元主要指向游戏中的创新,教学内容侧重同伴之间的游戏,将游戏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及培养创新性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创新尝试,培育创新意识,以实现在创新中成就学生成长的目的。
第 5 课《健康游戏我常玩》和第 8 课《安全地玩》这两课主要根据课程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的要求编写,重点关注的是学生游戏的选择是否适合与安全。
第 6 课《传统游戏我会玩》和第 7 课《我们有新玩法》这两课主要根据课程标准中“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的要求编写,重点关注的是学生游戏的方法、意义与创意,回应了单元主题“我们好好玩”。
所以建议在实际教学中先上第 6 课《传统游戏我会玩》和第 7 课《我们有新玩法》,然后再上第 5 课《健康游戏我常玩》和第 8 课《安全地玩》,这样调整的主要原因:
引导学生积极尝试各种游戏的玩法,体验游戏的快乐,乐于动手动脑,学会有创意地玩耍,在充分尝试游戏的基础上再关注游戏的健康与安全,规范与约束学生的游戏活动,学会选择合适的游戏,关注游戏活动的安全,最终实现在游戏中收获与成长的期待。
二、各课教学活动建议
第 6 课:传统游戏我会玩
引导学生了解中外一些传统游戏及其玩法,并在尝试玩传统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乐趣。通过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中各种游戏的玩法,初步了解游戏的文化性和社会性。
预学建议:
学生:多种形式(采访长辈、上网搜索等)了解传统游戏,在调查交流与实践中感受传统游戏的魅力。
教师: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以微视频或图片等方式展示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地域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游戏。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统游戏,开阔视野,认识差异。
突破建议:
一是体验中国传统游戏,感受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现场学一学,玩一玩,说一说
时间保障,激发兴趣,感受、回味、悦纳。
二是了解外国传统游戏及其玩法,体会两者差异。首先,搜集、展示、介绍。其次,尝试、分享、交流(例如:椰壳鞋、拼图游戏、过家家……)
教学建议:
注重发挥家校合力作用。
家 长:榜样示范、引导帮助。
学 校:保障时间空间、开展活动、课内外结合。
关 注:不安全因素,改良创新,与时俱进。
第 7 课:我们有新玩法
喜欢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
一年级上册涉及玩法的课文:
《课间十分钟》(课间游戏活动,找窍门玩)
《玩得真开心》(家庭生活游戏,与人分享)
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能把常玩的游戏玩出新玩法、新花样,来引导学生过有创意的生活。
建议 1:充分利用教学范例
“玩出新花样”系列活动:
首先,学学“跳绳新玩法”,试试“乒乓球、皮球新玩法”,传统游戏换个玩法,变成新游戏。
其次,展示“组合新玩法”范例,气球+纸盒车模——空气动力车。
然后,组内自由组合尝试新玩法与制定新玩法规则,再进行小组展示。
建议 2: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动动脑筋,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制作新玩具。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的废旧物品,尝试制作一样新玩具,一起制定新玩具的游戏规则,然后和家长一起玩玩新玩具。
第 5 课:健康游戏我常玩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玩游戏的观念,学习辨别有益与健康的游戏,根据时间、场地、伙伴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游戏,从而玩得健康、有益、开心。
“什么游戏我常玩及诊断”教学建议:
多角度真实展现游戏,针对性解决存在问题:游戏的场地(室内、室外)、类型(益智、趣味等)、时间(传统、时兴等)
电子游戏是否健康,建议进行电子游戏利弊大家说,能否玩电子游戏,玩电脑游戏要遵守哪些规则,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提醒同学们,不搞一刀切,盲目否定。
“选个游戏玩一玩”教学建议:
倡导在情境中选择、分析与判断,体现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
例如:以小明为例,平时特别喜欢踢足球,可是最近膝盖受伤了,能不能再去踢球?再考虑假设是雾霾天、假设是在教室走廊上、假设是午饭后休息时间、假设是体育课操场上,这些情况能否踢足球?
综合考虑身体、环境、场合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游戏。
课堂实践游戏推荐:扳手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分别和小组中的其他三人进行掰手腕的游戏。
玩一玩、想一想、说一说,亲身体会同样的游戏,不同的伙伴,不同的环境,玩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班级游戏公约”制定活动建议:
将健康游戏规则升级为班级公约,读一读,记一记,自觉遵守,互相提醒,玩得健康又开心。
第 8 课:安全地玩
聚焦游戏中的安全问题,意在让学生了解游戏场所与游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学会健康、安全地生活,同时要培养学生对他人安全问题的关心与责任感。
预学建议:
开展学生游戏安全事故事例调查活动,了解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性,明确游戏行为不当导致的各类事故的发生,形成安全地玩的意识。
“我是安全警示员”活动建议:
1. 学做安全警示员:
故事引入找隐患;
(游戏场地的选择、规则的遵守、设施的保障、环境的情况等角度)
讨论交流觅方法;
督促提醒强意识。
2. 安全警示牌的制作与宣传:
根据隐患设计警示牌,分享交流:你想放在什么地方,想对这里来玩的同学说些什么?
观察、设计、说明,强化游戏安全意识。
注意:警示牌是否精致美观是次要,重要的是警示牌背后的思想意识,这部分教学过程避免上成手工课。
单元结语
玩中学,学中玩。
玩之有“道”,寓教于乐。
引导孩子们学会好好玩。
在游戏中快乐成长与收获……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