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设计心得
(2020-05-31 03:50:41)
语文作业 设计心得
作业是巩固消化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同时又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最佳载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大胆创新,教师对作业的设计也应与时俱进、灵活多样、有所创新。众所周知,教师布置作业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质量与数量的关系,二是普通和特殊的关系,三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鉴于这三大关系,我认为,教师的作业设计要针对具体内容、具体对象具体对待。
教学实际,它包括实际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时间内的实际生活联系等。这些“实际” 要求我们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既不能囿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又不能不加筛选、随意、盲目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教师设计的作业应精筛细选、少而精,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提供给学生,以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活跃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业设计怎样符合实际呢?
一、
新课改以来,我们小语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我们都是在《标准》所规定的统一基本要求之下实施教学活动的。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无疑,“核心素养”成为“后课改”时代的靶心。我们教师必须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教,为发展学生的心智而教。因此,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学科课程目标的针对性,要关注认知、技能与情感三维目标的达成,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以生为本,合理设计
《课程标准》陈述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描述学生学习行为目标的形式是学生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最终检验的也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语文作业也应基于学生能力实际设计、布置。
1.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全面了解。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经验与最近发展区,设计的作业既是他们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延伸与发展,又是最近发展区的学习巩固与提高。让学生有思考、会思考,并在思考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
2.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任务,其学习速度和掌握它需要的时间不同、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可以将作业分为课堂独立完成的作业和课外思考作业;可以分层设计,将作业分为基础题与提高题,有的同学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有的同学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选作提高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3.再次,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选择恰当的材料。有价值的学习材料主要包括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和教材外拓展的课程资源等。恰当的作业材料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基础,应该是能引起学生学习需要与强烈兴趣的内容。教师的设计作业时,除了要认真研读教材,还要认真调查学生的现实基础及学习需要,创造性地选择和组合作业,可以是“词语驿站”、“妙语堂”积累,可以是“仿说仿写”、“ 读后心语” 练笔,也可以是“人、文对话”、“拓展阅读”思考,还可以是搜集、整理材料生活实践。只有用好、用活、用实课程资源,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三、加强实践,有效设计
走进生活大课堂,加强实践能力强。对于寒暑假的作业设计,我们可以分为基础训练题与生活拓展题。基础训练题指的是“一教一辅” 学校统一订购的《寒假作业》《暑假生活》,它与本册语文书的学习内容同步。从字词句的独立练习到段、篇、章的阅读,从课文知识点的巩固训练到课外阅读的“读一读,背一背”,完成上面的相关习题,能有效巩固本学期的语文积累。生活拓展题是指联系生活实际布置的实践活动,它源于生活实际,立足于生活体验,着眼于操作能力,聚焦于核心素养。
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获取语文知识的天地,而作业也可以成为生活的向导。给孩子们设计拓展作业,既要彰显个性的拓展作业,又要渗透文化生活。
譬如,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贴门神、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舞龙灯、闹花灯……因此,语文寒假作业可以结合春节文化,针对不同学段的年龄特点与知识水平开展系列:
1、查一查——春节习俗。溯历史渊源,如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流落民间的饮食文化,如包饺子、年夜饭;春节的传统风俗习惯如办年货、扫尘、剪窗花、写春联、贴春联、拜年、放鞭炮、接财神等;
2.想一想----
2、搜一搜——春联集锦
5、说一说——节日祝福
再如漫长的假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六个一”活动:上一种兴趣班,发展自己的特长;学一样技能,练就一种生活的本领;读一办好书,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写一篇读书笔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做一次旅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和祖国山河的壮丽;记一次见闻,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通过以上系列活动,让学生有事情可做,有知识可获,把来自于实践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联系起来,让作业贴近生活,接近社会,融入大自然。这样接地气的作业,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这样的作业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
正所谓春节有春节的文化,假期有假期的特色。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在内容上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在时间空间上要有更大的弹性,在作业的形式上要有多元性,在知识的关联上,要有综合的实践性,把拓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把飞扬的个性留给学生,把生活的舞台留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