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
(2020-05-30 10:53:56)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
洩湖镇中心学校本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作业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现谈谈我设计作业的几点体会。
1.设计作业的多样性
作业设计应该形式多样化,写、读、看、动手操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式相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他们年龄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在这方面,我们至少可设计以下几种形式的作业:
(1)读一读。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有限。如学了第二单元“走进名著”四篇课文后,包括《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后,可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四大名著,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2)写一写。在学完课文以后,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顺着作者的思路把课文再写下去。如学完《鸟的天堂》后,让学生仿写。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参与小练笔。
(3)画一画。通过画图想象,学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习古诗《枫桥夜泊》后,可布置学生根据诗的意境画一幅图,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4)演一演。通过一些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如学完《将相和》后,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让学生自主演戏剧。强化学生的语言素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更近地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5)查一查。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诗文的时代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设计作业的趣味性
语文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如教完《将相和》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自由选择伙伴,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加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动作、表情,让学生进行话剧表演,最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等奖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学生趣味盎然地完成新颖多样的习题,练习成了他们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及其学习的主动性。
3.设计作业的层次性
为了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课外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可给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去做,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如在教完《圆明园的毁灭》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作业:
(1)听写词语。
(2)摘录课文中好词佳句。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激发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5)完成一篇读后感。
作业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本知识能得到巩固,而且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
4.设计作业的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设计作业时,一要结合所学教材:二要结合生活实际。如语文综合实践单元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如可让学生调查成语来源,错别字错误原因调查,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中增加语文知识,增长语文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