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举一反三提高写作-----《匆匆》作业设计案例
(2020-03-21 01:58:59)
《匆匆》一课时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 细腻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 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惋惜,。他关于时光匆匆的思考, 不仅对当时的年轻人有触动, 对今天的读者也一样产生巨大的警醒作用。文中作者用以抒情的物象“时光”, 因虚无缥缈而极难把握、体现。一向以笔触委婉、细腻、深刻著称的作者, 却做到了用生花妙笔赋予无影无形的时光具体可感、栩栩如生的形象, 且在此基础上酣畅淋漓地抒发了郁郁情怀。语言生动形象,触人心扉,文中很多佳句至今还回想在我们的耳边,文章的表达手法值得借鉴学习,而文章给人的启迪也是非常深刻的。解读本篇课文,这正是训练学生读写训练的绝好契机。
作业设计如下:
1.背诵过《匆匆》全文。
2.在练习本依次完成以下内容:作者简介、词语展示、精彩句段摘录、课后题、阅读感悟。
3、学完《匆匆》一课,你是否心生感慨,和作者一样,对你匆匆流逝的4000多个日子进行追问,对时间匆匆流逝而伤感、无奈、自责或焦虑?面对消逝的时间,你是积极上进,还是蹉跎度日,请联系自我,以“时间”为主题,完成一篇习作。题目可以是《时间去哪儿》《给时光老人的一封信》《我喜欢的一句格言》等等,(必须是珍惜时间的)也可以是《匆匆》一课的读后感。
要求1、必须450字以上。习作态度认真。
2.必须引用《匆匆》一课的部分句段;必须引用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等;也可引用相关故事;必须联系自我进行剖析。(引用法与联想法)
分析:整个作业设计循序渐进尤其是作业3的设计,在作业设计上灵活巧妙。既有对学完课文后的感悟,还有对习作方法的引导,如引用文中的佳句,还有关于时间的格言警句。还采用联想的方法,联系自我、联系现实、联系他人等,加深对主题思想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习作引用的意识,告诉学生:学会引用,可以使你的文章更加雄辩有力;可以使你的文章更富感染力;可以使你的文章内容充实,表达深刻。这无疑也是在告诉学生习作有技巧,平时要注重积累,更要会学以致用。
效果:学生在习作中大部分学生巧妙地在文中引用了课文的句段,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等。还有的同学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了部分精彩句子的仿写。同学们都在文中运用了1至3处的名言警句,这真的让我惊喜。可见,只要我们以单元要素和课文重难点为依托,本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宗旨,认真解读教材,举一反三,灵活处理,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会让你惊喜。
优秀范文出示:给时光老人的一封信
来去匆匆的时间:
朱自清在《匆匆》里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那人呢?却只有一次人生。过去了就永远过去了,再也无法回来了。即使我们百般挽留,您也不愿意停留。
六年过去,我们的小学路途也即将走到尽头。六年啊,就这么匆匆过去了!您带走了六年的多少个日夜,却带不走我们的欢声笑语,带不走我们的美好青春,更带不走我们的友谊。
回忆过去,如品尝一杯陈年老酒,香而醇;如品味一杯清冽淡茶,清而香;如回味一瓶香浓咖啡,苦而甜。我真想抓住您,让您停下。可您很是顽皮,到处戏耍。洗脸的时候,您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您从饭碗里过去;发呆时,您便从茫然的双眼前过去。我想抓住您,却连您的衣角也没碰到。
几十年,听起来很漫长,仿佛蜗牛爬一样;可您却又快得像火箭,眨眼又过了一天,怎么都追不上。聪明的人是不会放弃您的,他们会争分夺秒去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然后细细品味人生,就如莎士比亚所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达尔文也这么认为:“我从不认为半个小时的时间很微不足道。”这些名人之所以迈向成功之路,是因为他们从小养成了珍惜时间的好习惯。而愚蠢的人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游戏,他们尽情地挥霍青春,把您弃如敝履。
我不知道您为何如此来去匆匆,为何不等我?属于我的宝贵时间去哪了?我好怕像颜真卿《劝学》里所说:“白首方悔读书迟。”所以我要好好珍惜时间,错过再也不可能回头了。您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公平的,那么我就要在这最好的年华好好学习,努力拼搏,无悔青春!
2020年3月7日